汇通财经网

我国科学家发明新型“热发射极”晶体管

  新华社沈阳8月15日电(记者王莹)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刘驰、孙东明研究员和成会明院士主导,与任文才团队和北京大学张立宁团队合作使用石墨烯等低维材料,构建了一种既可以降低功耗、又具有“负电阻”等功能的热发射极晶体管,有望用于设计集成度更高、功能更丰富的集成电路。相关成果以“一种基于载流子可控受激发射的热发射极晶体管”为题,15日发表于《自然》期刊上。

我国科学家发明新型“热发射极”晶体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年来,随着晶体管尺寸不断缩小,其进一步发展在速度和功耗等方面面临着众多挑战,寻找具有新工作原理的晶体管已经成为制备高性能集成电路的关键。正如水龙头可以控制水管中的水流,晶体管可以控制电路中由电子或空穴等“载流子”形成的电流。一般情况下,载流子与周围环境处于热平衡状态,即“稳态”;然而通过给载流子加速等办法,可以使其能量升高,变为“热载流子”,使用这种高能载流子可以提升晶体管的工作速度和功能,有望突破其发展所面临的限制。然而,采用现有方法生成的热载流子浓度和电流密度不足,未能展示出热载流子晶体管的真正性能。

  石墨烯等低维材料具有原子级厚度、优异的电学和光电性能,且无表面悬键,易与不同材料形成异质结从而产生丰富的能带组合。基于此,科研人员提出了使用石墨烯等低维材料、通过可控调制热载流子以提高电流密度的研究思路,发明了一种“受激发射”新型热载流子生成机制,并构建了热发射极晶体管。该晶体管采用了两个由石墨烯和锗形成的“肖特基结”,在器件工作时,锗向石墨烯基极注入了高能载流子,它们随后扩散到石墨烯发射极并激发其中已被电场预加热的载流子,一起形成了突增的电流变化和负微分电阻。

我国科学家发明新型“热发射极”晶体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了解,这项工作开辟了原创性的晶体管研究领域,为热载流子晶体管家族引入了新成员,展现了热载流子晶体管作为低功耗、多功能器件在未来高性能集成电路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纠错】 【责任编辑:谷玥】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打开城乡融合发展新空间
      • 新华全媒+丨广西边境搬迁安置区走访见闻
      • 新华视点丨冲突背后:如何畅通外卖配送“最后100米”?
      • 秀我中国丨全国生态日Vlog:西湖水下有什么?
      • 国际观察丨又是一年“8·15” 日本动向令人忧
      • 新华每日电讯丨以“迷彩绿”守护绿色北疆
      • 经济参考报丨智慧城市亟待多方协同强化数字化监管
      • “梦里老家”的绿色生意经
      • 藏野驴:高原的“行者”

              推荐阅读:

              毅峰资本曹映雪:看重企业的多市场发展潜力

              近期原油成本端波动较大 沥青跟随原料进行波动

              巴蜀明灯:四川联通服务一线的闪亮

              北交所新政发布首周:新开户投资者超17万户 交投活跃度明显提升

              加快补齐市场功能和产品 北交所深改举措密集落地可期

              滴滴亮相智能交通世界大会 张博分享智能交通未来

              10月23日收盘乙二醇期货持仓较上日增持16744手

              汇金买入ETF指数基金发展引人注目

              科大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V3.0发布

              东风着陆场做好各项准备迎接神舟十六号回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