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记者张骁、李春宇)备受关注的世界首次“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赛事19日在京完赛。来自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队”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摘得冠军,“松延动力小顽童队”和“行者二号队”分获亚军、季军。
赛事中,人形机器人与人类同时起跑、共跑21.0975公里赛道,赛道中间作物理划分。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其中6支成功完赛,后续还将根据大众评选结果得出最佳人气、步态、形态创新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由于“人机共跑”形式为国际首创,尚无专项办赛和竞赛经验可循,主办方借鉴赛车比赛形式创新设计赛制规则。起跑时,参赛机器人按Z型布阵排成两列,同一列机器人前后垂直间距为3米。机器人依次发枪起跑,每个机器人出发间隔1分钟,原则上不超过2分钟。
此外,考虑到当前产业发展阶段和参赛机器人实际情况,每支赛队最多可安排3名保障人员进入赛道。赛道内设置若干补给站,允许赛队在补给站更换电池或机器人,换电时间计入总成绩,更换机器人会被罚时。
仅从完赛时间看,目前人形机器人和人类选手尚有较大差距。两名埃塞俄比亚选手分别以1小时2分36秒和1小时11分7秒的成绩获得男子组和女子组冠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了解,举办该赛事的核心目的是测试人形机器人极限状态下的产品性能,倒逼其提升工作稳定性和技术可复用性,从而推动产业发展、赋能生产生活,同时以共跑形式对外展示科技成果,引发关于人机协作的积极关注和有益思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新华全媒头条丨山东: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
- 新华鲜报丨9部门发文!扩大优质家政服务供给
- 新华全媒+丨一周“靓”数
- 记者手记丨中国昆曲在日本校园引发审美共鸣
- 追光丨机器人跑完马拉松,DeepSeek被记者采“破防”了
- 特写丨“房车小镇”引客来
- 全球瞭望丨美关税政策令国际规则体系面临解构风险
-
1分钟领略建瓯千年古韵
-
“洋朋友”探秘“星空桃花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