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青岛5月29日电 题:山东青岛:当人工智能“拥抱”海洋产业
新华社记者张武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位于山东青岛崂山区的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里,研究人员埋头在实验器材之间,加班加点推进抗肿瘤海洋医药研究项目。他们如今依仗的“法宝”之一,是日渐兴起的人工智能技术。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海洋医药研发。比如在研发前期,我们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从大量的数据、物质中查找筛选所需的分子,能够有效节省时间和精力。”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副院长杨金波介绍。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还可以预测药物毒性、模拟临床应用等,对提高海洋医药研发效率和安全性有显著作用。
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AI)2024年再度成为热词。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立足于万物共生的浩瀚海洋,青岛海洋产业蓬勃发展,正与人工智能擦出奇妙的火花。
日前,在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前湾港区,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进口的一批船舶工程料件到港卸船。企业利用“云港通”智慧查验平台,在手机上办理完毕海关查验、港口提货手续,快速运往工厂。“船舶海工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条长,进口料件批次、数量多。通过手机‘云港通’智慧查验平台客户端,企业可实施预约查验,跟踪流程进度,根据料件通关情况实时安排生产进度。”黄岛海关查检一处查检一科副科长郭剑飞说。
无人驾驶卡车在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装运集装箱。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云港通”智慧查验平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海关查验、港口物流流程,使海关查验效能提升30%,每年可为港口通关查验企业节约成本3500万元。同时,平台引入AI智能客服系统,为进出口企业提供“AI+人工”的线上应答和服务支持。
“人工智能若找不到应用场景,就没有意义。”当地业内人士深知,用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未来产业,才是发展人工智能的核心要务。
“青岛聚焦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关键要素支撑地、头部企业集聚地、应用场景示范地、产业生态优化地五个目标,促进‘人工智能+海洋’深度融合,聚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孟庆胜在日前举行的“AI+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场景应用对接会上说。
抢占“AI+海洋”新赛道,青岛在数据、算力、算法等方面均具备先发优势。数据方面,建立全球领先的海洋大数据存储体系,汇集训练数据总量超过30PB;算力方面,中国算力平台(青岛)城市节点日前启动,算力调度服务平台也正式上线,算力规模处于国内头部方阵;算法方面,发挥崂山实验室“虹吸效应”,汇集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领衔的研究团队,完成多个与海洋相关的人工智能大模型……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青岛将海洋人工智能作为重点产业之一开展精准招引,持续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举行的2024“崂山问海”海洋创新发展大会上,“蓝色循环”项目等13个项目成功签约,其中多个项目与人工智能密不可分,涉及海洋食品、海洋装备、海洋生态治理、现代航运服务、海洋新能源、智慧海洋等领域。人工智能与海洋产业深度融合,成为青岛经略海洋的又一生动注脚。
【纠错】 【责任编辑:吴京泽】- 新华全媒头条丨外资车企在华持续增资扩产
- 新华全媒+丨“一只鸡”背后的“土特产”文章
- 文旅新探丨广西柳州:山歌四海扬
- 经济参考报丨数字人才紧缺 技术赋能开启就业新空间
- 新华每日电讯丨湖北公安:数据赋能一体作战护佑荆楚平安
- 秀我中国丨网红导游芥末带你看唐墓壁画中的同款汉服
- 国际观察丨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全球南方”在行动
- 戈壁滩:追风逐日向“绿”行
- 有一种诗意生活叫“新大理人”
推荐阅读:
数据图解丨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6558.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