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8月15日电(记者陈席元)位于星系中心的黑洞对整个星系有何影响?近日,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王涛教授团队与合作者首次揭示,星系中心的黑洞质量越大,整个星系的原子氢气体含量就越低,星系也越容易“衰老”。相关成果14日由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王涛介绍,天文学界一般把星系分为两类,一类是不断有新恒星诞生的年轻星系,被称为“恒星形成星系”;另一类是“被动演化星系”,它们年龄较大,几乎没有新恒星形成。研究前者如何转变为后者,也就是星系如何“衰老”,是天文学界的重要课题。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有理论学者提出,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在吸积物质的过程中,释放出的巨大能量会影响星系的演化。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这一观点已成为当前主流星系演化理论模型的核心论点,但观测上一直缺乏明确的证据。”王涛说。
他的团队与合作者梳理了国内外多家天文台近20年对邻近星系的观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星系中心的黑洞质量越大,整个星系的原子氢气体含量越低,这个星系成为“被动演化星系”的可能性也越高。
“原子氢气体是星系冷气体的主要成分,而冷气体正是形成恒星的原料。”王涛说,“由于黑洞在吸积物质的过程中会释放能量,黑洞质量越大,释放的能量越多,就会把冷气体‘加热’乃至直接‘吹散’,就不容易形成新恒星了。”
《自然》审稿人评价认为,这项研究将原子氢气体这一恒星形成的原料直接与黑洞联系在一起,对理解星系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纠错】 【责任编辑:邱丽芳】-
新华全媒头条丨打开城乡融合发展新空间
- 新华全媒+丨广西边境搬迁安置区走访见闻
- 新华视点丨冲突背后:如何畅通外卖配送“最后100米”?
- 秀我中国丨全国生态日Vlog:西湖水下有什么?
- 国际观察丨又是一年“8·15” 日本动向令人忧
- 新华每日电讯丨以“迷彩绿”守护绿色北疆
- 经济参考报丨智慧城市亟待多方协同强化数字化监管
-
“梦里老家”的绿色生意经
-
藏野驴:高原的“行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