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4月26日电(记者何曦悦)4月26日于安徽合肥开幕的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上,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首发首展了万瓦级氦制冷机,这一超大型氦低温制冷机是我国在这一领域的重大突破。
万瓦级氦制冷机指液氦温度(即零下269摄氏度)下制冷量10000瓦以上的超大型低温制冷机,是加速器、可控核聚变等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的关键核心装备。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使用的就是3台这种规模的氦制冷机。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胡忠军介绍,这台万瓦级氦制冷机使用的氦气压缩机、氦气体轴承透平膨胀机、低温换热器等核心部件全部国产,其中冷箱总长约28米,直径超4米,在液化模式下液化率达3370升每小时,核心部件透平膨胀机转速高达10万-15万转每分钟。这套装备将应用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上。而另一台小型的500瓦氦制冷机,已签约合肥先进光源(HALF),将为第四代光源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介绍,该技术不仅在前沿基础研究、生命健康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而且还可为解决大规模清洁能源的储运挑战性问题提供液氢技术方案,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纠错】 【责任编辑:徐海知】
-
新华全媒头条丨寻“夏”中原 探索“最早中国”
- 新华全媒+丨南疆“她体育”故事③:从场外围观到上场竞技
- 新华视点丨不负春光 添绿山乡
- 全球连线丨探秘零碳岛:解密绿电奇迹
- 行走拉美手记丨在哥斯达黎加感受“纯粹生活”
- 新华每日电讯丨广西:“开门红”里气象新
- 港澳连线丨访香港中文大学校长:以科学之光培育未来之才
-
跨越群山的韵律
-
与你共赴一场天地英雄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