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财经网

新华鲜报丨大规模商用!AI翻译来了

  新华社大连4月25日电 题:大规模商用!AI翻译来了

  新华社记者余俊杰

新华鲜报丨大规模商用!AI翻译来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翻译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深刻变革。

新华鲜报丨大规模商用!AI翻译来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月24日,以“译智向未来:塑造翻译新质业态 助力文化强国建设”为主题的2025中国翻译协会年会在辽宁大连开幕。此间发布的《人工智能与翻译报告》指出,AI翻译技术已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商用,其应用场景覆盖跨境商贸、文化交流、教育医疗等多个关键领域。

  近年来,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凭借强大的语义理解、上下文感知和多模态处理能力,推动了翻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这些模型不仅在文本翻译上取得了显著进步,还能同步处理语音、图像和视频内容,实现了多模态翻译。

  截至2024年底,中国主营“机器翻译”或“人工智能翻译”的企业数量增加至1545家,同比增长706家。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翻译技术广泛嵌入多模态场景应用产品,智能翻译设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引领翻译行业迈向智能化、场景化新高度。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下,中国翻译教育也迎来全面升级,形成了“翻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高校纷纷开设翻译技术课程,培养既懂语言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部分高校开始将翻译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专业进行跨专业融合,开展双学位项目。

  AI翻译有哪些优势?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显著提升翻译效率,并拓展应用场景。

  在跨境电商领域,实时翻译系统助力商家快速生成多语言产品描述,缩短了全球市场响应时间;在国际会议和直播场景中,语音识别与实时字幕生成技术有效消除了语言障碍,提升了跨语言交流的流畅性。

  ——助力文化传播与国际交流。

  AI翻译助推中国影视、文学和游戏内容的全球传播。通过自动化字幕和本地化服务,中国网络文学和短视频在海外市场获得广泛认可;通过多语言数据库和实时翻译系统,具有中国特色的AI翻译促进了国际经贸合作和文化互鉴,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推动技术创新与行业基础设施升级。

  开源翻译应用的普及,显著降低了中小企业的技术门槛,使其能够开发定制化的翻译工具,增强了行业生态的包容性和创新活力。同时,装备多语种人工智能技术的语言服务企业为中国出海企业提供高效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多语言内容输出。

  尽管人工智能为翻译行业带来了显著机遇,但其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技术局限性、语种支持能力不均衡、文化适应性不足、伦理争议及职业冲击等挑战。

  报告认为,随着技术伦理框架的完善与跨界合作的深化,AI翻译有望在消除语言障碍的同时,为人类文明的多元共生提供更包容的解决方案。翻译行业需通过完善行业标准、强化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等措施,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纠错】 【责任编辑:焦鹏】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度观察
      • 新华每日电讯丨太空新基建:中国商业航天提速
      • 经济参考报丨上海车展新品折射车企战略方向
      • 追光丨这个四月,他们射落九个世界杯冠军
      • 文旅新探·书肆寻香|成都:烟火街巷里的书店
      • 新华全媒+丨南疆“她体育”故事:从“与沙比赛”到“与她竞赛”
      • 新华视点丨城乡共读 让书香浸润每一个角落
      • 航天“冷”知识的“热”应用
      • “我想给荒山染上绿色!”

              推荐阅读:

              15.59万元起,长安启源A07实现越级质感舒适

              数据图解 | 淡季不淡!8月汽车产销同比环比实现双增长

              (2023年10月19日)今日乙二醇期货最新价格行情查询

              乙二醇期货最新行情分析 成本端出现企稳走势

              青衣、老生直播间“对台斗戏”,连麦PK再现梅派经典唱段

              (2023年10月25日)今日乙二醇期货最新价格行情查询

              西部(重庆)科学城产业发展基金正式成立 总规模300亿元

              光大银行三季报:服务实体经济和自身高质量发展双提升、两促进

              供需预期有所改善 MEG低位存支撑 但高库存下反弹承压

              供需驱动不明显 乙二醇上方压力在于高库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