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财经网

社会慈善力量“主动救助”模式  为县域儿童重大疾病救治提供新路径

  2016年至今,随着一系列政策文件颁布,进一步引导社会慈善救助事业发展,明确了社会慈善公益力量在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社会慈善力量“主动救助”模式  为县域儿童重大疾病救治提供新路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社会慈善力量“主动救助”模式  为县域儿童重大疾病救治提供新路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顾雪非表示,社会慈善公益项目的救助,具有创新性和政策灵活性特点,对进一步提升对大病儿童医疗健康保障能力有着重要意义。社会慈善力量,可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救助作用,提高救助效率,扩大救助范围;社会慈善救助涵盖间接医疗费用,可降低患儿家庭负担及就医成本。此外,社会慈善力量利用互联网科技,在助力高效透明管理,创新公益理念,发挥生态作用创新筹资机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慈善力量“主动救助”模式  为县域儿童重大疾病救治提供新路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社会慈善力量“主动救助”模式  为县域儿童重大疾病救治提供新路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社会慈善力量积极行动

  保障儿童健康是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基础。

  在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儿童重大疾病救助项目现场案例研究》的调研中发现,一方面,患儿的诊疗是否及时、持续性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患儿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优质医疗资源往往集中在大城市,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预防、患教、筛查、诊疗、医保及社会组织的帮扶体系等方面都存在挑战。

  顾雪非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以“小鹿灯”儿童重疾救助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从各地实地案例分析入手,利用数据、文字资料开展关联性研究,剖析案例深层次原因,为助力提高我国儿童健康保障提供政策依据。

  今年上半年,在京举办的“2023乡村儿童大病保障公益论坛”,为启程600余天的“小鹿灯”项目总结经验,同时探索儿童重疾救助的未来方向。“小鹿灯儿童重疾救助平台” 是由阿里巴巴公益、阿里健康公益与各级政府、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等共同发起的慈善救助项目。

  从2021年“小鹿灯”项目启动至2023年3月,不到2年的时间,已在全国中东西31个县开展救助,覆盖人群825万人,实际救助的人员已达778人。

  截至2023年3月份的统计结果提示,实施救助项目的医院以各县级医疗机构为主,救助县域内30家县级医疗机构参与了救助项目工作,救助患儿人数582人,占74.81%。从例均救助水平来看,多数县基本达到例均1万的费用水平。“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有了这1万元的救助,再加上志愿者的服务,可能就会燃起这个家庭对救治的信心。”顾雪非表示。

  创新打造主动救助模式

  实现最后一公里高质量触达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患病人群面临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困难,还体现于对医疗保障、救助政策的知晓和利用能力的缺乏。”顾雪非介绍。

  在传统救助模式下,一些慈善救助项目在寻找救助对象时,起点设在为数不多的大医院,只有患儿前往这些医院就医且刚好看到救助项目,才能获得救助。在此模式下,许多患儿因为信息闭塞,不知道不了解救助项目、还没跨出就医这一步就被挡在传统救助之外。

  区别于传统的救助模式,该项目积极探索“主动救助”模式,即主动联系政府相关机构,发挥各层级社会治理作用,积极联合当地街道、镇村等基层机构,发挥网格管理优势,开展实地宣传,借助医疗机构在当地基层义诊、其他公共卫生项目开展、卫生健康宣传等活动,主动到基层寻找到需要帮助的患儿家庭,确保那些没能去医院就诊的患儿也能被发现、被救助。

  拉网式的排查并引入优质治疗资源让部分患者看到了疾病救治的可能性。“比如,在开展义诊项目时,来自省级医院的权威专家医生可以给到部分患儿以明确的诊疗方案以及医疗费用估算,让家属对疾病救治有更清晰的认知、增加了后续治疗的信心。”顾雪非谈到。

  此外,项目还推行一对一精准服务,做好主动救助的最后一公里高质量触达。项目联动当地公益组织,发挥其熟悉当地情况,与老百姓之间的信任关系等优势,积极参与到对患儿的服务中。项目组对当地公益组织进行项目指导与培训,再由其走乡入户,了解患儿就医需求,并一对一指导重疾患儿家庭进行项目讲解、帮助收集病历资料,为患儿家庭对接合适的医疗机构,以此促进患儿早诊、早治。

  救助涵盖间接医疗费用

  降低患儿家庭负担

  降低患儿总治疗成本,是包括政府及社会慈善力量在内共同探索的领域。

  “对于一些特殊疾病患儿,不是仅靠一次大额支出、经过一次复杂治疗就可治愈的,可能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治疗或用药,还需要更多专业性医疗援助以及医疗服务以外的支持。”顾雪非说。

  面对患儿救助的现实需求,结合费用分析和患儿入户调查结果,项目救助疾病的种类主要集中于白血病、先心病、先天性发育异常等疾病。

  为进一步降低患儿救治的总成本,“案例走访中,小鹿灯救助项目采取分次报销、金额可累计、门诊和住院费用均覆盖,最高可给予3万元的救助额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另外,项目可支持患儿家庭每年申请救助,又保证了救助工作的连续性。

  为保障患儿既可以获得高水平的治疗,又能够便捷地获得救助,同时发挥区域医疗龙头对县域医疗机构的带动作用,小鹿灯项目联合省级医院和县级医院作为项目定点医院。其中县级医院主要承担协助县政府完成各方联络、县域内救治、协助患儿申领救助款等救助内容的落实;省级医院对患儿的疑难杂症给予准确的诊疗技术支援。因此,患儿家庭可以避免频繁赴外地就诊,间接减轻了家庭负担。

  顾雪非认为,上述做法增强了当地群众对于救助项目的信任度,救助的连续性较好,也为在新的县域开展提供了模板和扩展的动力。

  网络信息技术助力

  打造高效救助平台模式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在社会慈善公益项目中凸显出重要价值,其突破地域限制、触达更多人群、调动互联网平台生态企业的力量,让社会公益慈善更便捷、更透明、便于监管。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小鹿灯项目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搭建线上救助平台,患儿家属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提交救助申请,提升救助效率和患儿家属体验;善款全流程上链,申请及审核全环节信息系统管理,可追溯能监管,确保项目资金安全。

  据了解,救助平台考虑到患儿家庭的实际困难,主动帮助患儿家庭整理票据,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化,实现线上提交审核、线上指导,拨款很快就能到达患儿家庭账户,整体提高了救助效率。

  未来,如何依靠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政府部门间加强信息共享和应用,提高目前人群的筛选效率,是儿童救助工作下阶段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

  “可建议相关部门建立县域内大病救助的信息平台,能够将基本医保、医疗救助以及慈善项目有效信息整合,充分发挥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方法,发挥信息和数据的横向共享和传导,着重信息平台数据分析和管理能力建设,加强各环节质控监管,为救助项目的运行模式优化及项目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顾雪非认为。

  (文中部分内容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儿童重大疾病救助项目现场案例研究报告》。)

【责任编辑:谷雨】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推荐阅读:

            AIGC海报丨2022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突破3万亿元 投入强度持续提升

            汇丰保险经纪获批基金销售牌照

            央视网与华为签署鸿蒙生态合作协议,加速推进鸿蒙原生应用开发

            乙二醇期货10月18日主力小幅下跌0.56% 收报4075.0元

            2023年10月22日乙二醇报价最新价格多少钱

            湖南三安碳化硅产品取得阶段性进展

            2023年10月24日今日现货乙二醇最新价格多少钱一吨

            《中国科创典型调查报告》发布 OPPO折叠屏手机入选“中国科创新名片”

            10月26日收盘乙二醇期货资金流出1496.07万元

            卡卡中国首场公益赛在京举办 携手OPPO共助未来青少年女足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