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深圳5月7日电(记者陈宇轩)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该院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团队合作,人工合成了一种可以一次性降解5种有机污染物的新型工程菌株,并在工业废水样本中验证了这种菌株对高盐废水中复合污染物的高效降解能力。研究成果北京时间5月7日23时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科研人员介绍,高盐废水主要来自化工厂以及石油、天然气的采集加工工厂,包含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有害化学物质和营养盐等污染物。虽然自然界的天然微生物能够分解高盐废水中的部分污染物,但每个菌种通常只能处理一两种特定污染物。当面对高盐废水这种由油污、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组成的“混合垃圾”时,这些天然微生物就显得“力不从心”。
对此,科研人员利用合成生物技术,不仅让细菌拥有了多种污染物的分解能力,还让这些能力像积木一样按需组合搭配,从而在单一菌株中构建了覆盖单环到多环化合物的五条人工代谢通路,可实现联苯、苯酚、萘、二苯并呋喃、甲苯五种典型芳香类有机污染物的同时降解。
科研人员在实际验证中发现,这种新型工程菌株在48小时内对5种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均超60%,其中对联苯实现100%完全降解,对甲苯、二苯并呋喃等复杂污染物降解率近90%。
研究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戴俊彪表示,未来,这种新型工程菌株有望在海上溢油污染治理、工业场地修复、微塑料生物降解等生态环保领域发挥作用。
【纠错】 【责任编辑:马俊卿】-
新华全媒头条丨提“智”向新,奔向未来——当前机器人产业观察
- 新华视点丨“五一”假期盘点:人气旺 市面暖 活力足
- 新华全媒+丨新青年职业图鉴:喜剧主理人的拓荒之旅
- 新华调查丨起底新型保健品电话销售诈骗
- 经济参考报丨黄金ETF大量流入 推高一季度全球投资需求
- 追光丨他们用10天时间,将中国非遗编谱成“世界语言”
- 文旅新探丨四川宜宾:折耳根背后的美食人文
-
朱子文化永流传
-
锻炼促健康 银发也活力
推荐阅读:
北交所新政发布首周:新开户投资者超17万户 交投活跃度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