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4月25日电(记者刘诗平)记者从日前举行的“2025未来地球:科学与应用大会”上了解到,未来地球计划全球研究网络已有6个在中国设立了国际项目办公室。这些研究网络涵盖人类社会与健康等关键议题,为制定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提供科学支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落户中国”的6个全球研究网络分别是:亚洲季风区可持续发展集成研究、综合灾害风险防范、水—能源—食物关联的知识—行动网络、海洋生物圈整合研究、未来地球海岸、表层海洋—低层大气研究。
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表示,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自2014年成立以来,以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使命,推动科学探索与国家战略深度融合为目标。积极推动利用国际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我国应对全球变化挑战和向可持续发展转变提供跨学科集成研究。
由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主办的“2025未来地球:科学与应用大会”,4月23日至24日在江西省景德镇市举行,围绕地球系统科学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与健康、生态文明、金融保险、低碳经济等多个前沿领域的应用展开交流与研讨。
大会发布了《未来地球计划景德镇倡议》,从“跨学科协作”“应对气候变化”“绿色发展与可持续经济”“科学与教育赋能”等方面发出倡议,倡导将技术创新与伦理关怀、生态智慧与社会公平紧密结合,推动绿色、和平、健康、公平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地球计划是一项由国际科学理事会和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发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署等组织共同牵头组建的大型科学计划。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领导组建。
【纠错】 【责任编辑:王頔】-
新华全媒头条丨“中国经济圆桌会”共话民营企业新发展
- 文化新观察丨它们为何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新华全媒+丨神州春日绘新卷 忙趁东风放神舟
- 新华视点丨广西抗旱一线调查
- 记者手记丨山区医改的“破壁”实践
- 特写丨民主村的国际“龙门阵”
- 国际观察丨伦敦会谈“降级”凸显美国乌克兰政策窘境
-
乡土地里的“农民发明家”
-
航天“冷”知识的“热”应用
推荐阅读:
多彩生活凸显老年人活力 高德助老打车服务老年人超6000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