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财经网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外周神经系统存在新型“免疫哨兵”

  新华社深圳4月7日电(记者陈宇轩)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该院研究员李汉杰团队在人体外周神经系统内发现了小胶质细胞,刷新了过去科学界认为这种“免疫哨兵”只存在于大脑和脊髓的观点,为进一步研究外周神经系统发育及相关疾病提供了全新视角和潜在靶点。研究成果当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细胞》。

  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分为由大脑、脊髓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以及遍布全身的外周神经系统。作为一种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科学界长期以来认为小胶质细胞只存在于大脑和脊髓中,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免疫过程,同时也与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综合征等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外周神经系统存在新型“免疫哨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3年9月,李汉杰团队成功绘制了覆盖组织范围广、时间跨度长、采样密度高的人体免疫系统发育图谱。根据这个图谱,李汉杰团队发现人体发育早期的皮肤、心脏和睾丸等多个组织中,存在一些与小胶质细胞具有类似特征的细胞。

  因此,科研人员猜想,小胶质细胞可能并非中枢神经系统独有,它们可能也存在于外周神经系统。随后,科研人员广泛收集生物样本,搭建研究体系,在人体临床样本、食蟹猴样本、猪样本的外周神经节中,观察到了一类与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具有同样形态和基因表达特征的细胞类群,通过表观组学、细胞谱系分析以及功能实验等研究手段,证实了外周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的存在。

  科研人员进一步对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24种脊椎动物的外周神经节进行分析,发现外周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起源古老,至少在约4.3亿年前这类细胞就已出现在硬骨鱼类生物的演化进程中。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外周神经系统存在新型“免疫哨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李汉杰表示,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慢性疼痛、神经损伤、带状疱疹等外周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潜在的靶点。

【纠错】 【责任编辑:冯粒】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让“工程师红利”持续释放
      • 新华全媒+丨50年,他们接续为马达加斯加提供医疗援助
      • 新华每日电讯丨湖北以高质量机关党建促高质量“支点建设”
      • 经济参考报丨政策助推创新链产业链两“链”相融
      • 国际观察丨美关税政策将对英国经济产生连锁冲击
      • 新华视点丨清明赏花文旅热 点燃消费新引擎
      • 新华视点丨移动源“黑尾巴”咋通过年检的?一探背后“猫腻”
      • 少年任山河,我的青春108里
      • 遇见东方 “洋朋友”眼中的中国

              推荐阅读:

              中央汇金公司增持四大行股份

              (2023年10月18日)今日乙二醇期货最新价格行情查询

              光明说经济丨“一带一路”贸易规模快速攀升 多组数据彰显我国经济巨大潜力

              私募股权基金将加码北交所市场

              创新改革举措密集落地 北交所市场新形态可期

              2023年10月23日今日现货乙二醇最新价格多少钱一吨

              助力老年友好社会建设 阿里巴巴推出语音播报药品说明

              2023中债担保品国际论坛成功举办

              我国首例终端到终端低轨卫星通信测试完成

              “吉光片羽——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雕版文物展”在京开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