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玉米种质改良与创新利用研讨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表示,种质改良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议启动全国玉米种质遗传改良计划,开展全国范围大协作,稳步推进玉米种质改良与创新利用工作。
此次会议由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承办。会议旨在促进玉米种质改良与创新领域交流合作,展示最新科研成果,推进玉米种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所长周文彬表示,玉米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品种众多、同质化现象有待解决的形势下,玉米种质改良与创新利用的意义重大,是确保种源自主可控的重要途经。建议进一步创新科研合作模式,系统开展种质改良与创新利用工作。
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建生介绍说,我国玉米面临单产提升和国际竞争双重挑战,破局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种质创新,其中种质创新是品种培育的基础。要聚焦种质创新,共同推动玉米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
会议期间,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杨海生和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新海分别就我国玉米种业振兴布局与种源创新规划、玉米种业发展形势与种质创新需求作主旨发言。近30位专家参与学术交流研讨,来自国内外1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0余人参会。与会人员还参观了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玉米试验和种植基地,了解种质资源收集与引进、种质改良技术创新、新种质创制和新品种培育进展。(记者于文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新华全媒头条丨为转型发展注入更多“绿”意
- 新华全媒+丨2024年服贸会看点前瞻:更洋、更新、更潮
- 新华视点丨3D打印如何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 记者手记丨“赛事+”引领赛事经济热潮
- 瞭望东方周刊丨她们,动静如鸢
- 新华每日电讯丨民族舞剧《红楼梦》新说“红楼”又“爆”了
- 秀我中国丨打卡最美中轴线:钟鼓楼
-
一抷瓷土塑繁花
-
“微距探新”丨变碳为藻
推荐阅读:
光明说经济丨“一带一路”贸易规模快速攀升 多组数据彰显我国经济巨大潜力
工信部: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