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第五届“青山科技奖”正式启动申报。本届“青山科技奖”聚焦“绿色、低碳、可持续”主题,延续关注绿色低碳材料、碳捕集及资源化利用、新能源及储能、降碳减污协同控制四大议题,并着重鼓励数字技术在相关科研议题中的创新应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根据官网信息,本届“青山科技奖”拟评选出不超过10人,每人可获奖励金额100万元(税后),奖金用途不限,获奖人可根据需求自由支配,在材料科学、化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等学科领域或相关交叉领域,有关键推动作用的45周岁以下青年科研工作者均可申报。
本届“青山科技奖”的申报时间为2025年7月8日至9月26日,预计2026年2月公布获奖人名单。1980年1月1日(含)后出生,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均可按照相关指引,通过青山科技基金官网进行申报。在同等水平下,本届“青山科技奖”将优先支持40岁及以下青年科研工作者、女性科研工作者。
值得关注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各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去年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实现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
为更好地助力上述发展需求,在延续往届评选规则的基础上,本届“青山科技奖”的评选将着重鼓励数字技术在相关议题中的创新应用。特别是在前沿交叉领域,本届“青山科技奖”将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如何在绿色低碳的科研工作中发挥作用。
美团“青山科技奖”负责人表示,本届评选关注点的变化,正是希望通过鼓励更多科研力量投身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研究,加强对数字技术在绿色低碳科研领域的应用和赋能,更好地促进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真正有价值的科技创新,进而推动产业整体绿色转型升级。
据了解,“青山科技奖”由美团于2021年发起设立,以鼓励更多科研力量投身环保研究,助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基础科研及技术成果转化。该奖项目前已举办四届,累计资助了39名在材料、能源、环境等领域开展前沿探索的青年科学家,其中最年轻的获奖者获奖时仅34岁。
在“青山科技奖”的支持下,获奖者们坚守绿色低碳的科研之路,并不断取得突破。智能调温的辐射制冷/制热涂层材料、城市多源垃圾数智化协同焚烧、净化工业烟气的“膜”、全球首套250千瓦级海水制氢联产淡水装置,以及面向新能源、精细化工和生命健康的智能感知芯片及系统......在各个领域,“青山科技奖”获奖者们正在将绿色低碳变成现实。
中国科学院院士、青山科技奖评审委员会主任张涛表示,青山科技奖的设立是希望在国家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能够激励更多的科学家投身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科研事业。未来,希望所有获奖者继续笃定前行,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科研力量。
-
新华全媒头条丨新时代高质量开展对口援疆工作巡礼
- 权威访谈丨吴伟仁详解深空资源开发利用“三步走”规划
- 新华全媒+丨节俭办赛热度升温 全球期待精彩世运
- 记者手记丨夜泊维多利亚湾
- 两岸关系丨台商台企现身兰洽会 看好大陆“商机无限”
- 经济参考报丨政策资本双擎驱动 创新药产业加速突围
- 新华每日电讯丨宁夏火电企业绿色发展样本观察
-
探寻中华文脉 聆听文明回响
-
克孜尔石窟“重生”记
推荐阅读:
快手发起“e路护苗绿色成长”主题活动 大咖沙龙共话未成年人保护议题
抖音直播持续强化暑期保护 未成年人打赏平均21小时内全额垫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