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财经网

研究显示:地震可为“地下生命”提供“燃料”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地震等地壳内部构造活动瞬间释放的化学能,可为地下微生物提供阳光的“替代燃料”。这一发现揭示了地球深部生态系统的重要能量来源,也有助于寻找火星、木卫二等星球上可能存在的“地下生命”。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人员领衔完成,于7月19日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

研究显示:地震可为“地下生命”提供“燃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研究显示:地震可为“地下生命”提供“燃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地壳断裂维持深部地下微生物群落活动的概念图(研究团队供图)

  据研究人员介绍,在人类视线之外的黑暗深处,栖息着地球上95%的原核生物,它们约占地球总生物量的19%。这些生命无法获取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究竟如何获得能量来源,一直是学界的谜团。

  团队通过“压裂-反应”实验平台,模拟地下数公里内的断裂活动后发现,当岩石破裂产生新鲜表面时,断裂的化学键瞬间与水相遇,生成可观的氢气和过氧化氢,导致铁的氧化和还原循环,在这个过程中持续释放电子。这些电子进一步在碳、硫、氮等生命必须元素之间流动,形成看不见的“地下电网”,为微生物提供可直接取用的能量。

研究显示:地震可为“地下生命”提供“燃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朱建喜说:“地震等地壳内部构造活动,可以不断把机械能转换为化学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何宏平介绍,这种能量机制甚至可能在火星古老断层或木卫二冰壳裂缝中发生,为可能的“地下生命”提供长期“电池”。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重要发现挑战了“万物生长靠太阳”的传统认识,拓展了人们对生命基础的理解边界,揭示了深部地下生物圈的重要能量来源和生态多样性成因。

  他们表示,在未来地外生命的探测任务中,需特别注意寻找断裂带附近的氧化和还原物质,这些可能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记者马晓澄)

【纠错】 【责任编辑:张欣然】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智库报告解析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精神基石
      • 新华视点丨党建引领谋发展 绘就振兴新图景
      • 新华全媒+丨彝族火把节燃情大凉山夏日
      • 新华每日电讯丨AI赋能千行百业,创新潮涌八桂大地
      • 追光丨独自穿过悲喜,她终于创造了“天大的喜事”
      • 专访|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国对世界的宝贵贡献
      • 秀我中国丨开启逛展盲盒 用“新”解锁汽博会
      • 这鼓声,响了千年
      • 观光巴士“叹早茶”

              推荐阅读:

              高德发布2024年“温暖回家路”服务计划 科技驱动打造春运数字化标配

              专家学者共议构筑未成年游戏防沉迷有力屏障

              人保车险|被老司机们忽视的车辆损失险

              《中国商业医疗险发展蓝皮书》:一半保民会为家人投保,年轻保民满意度超70%

              人保车险|别错过,交强险最新行业动态!

              助力山区儿童学会自我保护 字节跳动公益启动“益童普法小课堂”

              沉迷“抽卡”亟须纠偏,也应看到新兴行业的正向价值

              保险为自动驾驶系上“安全带”

              高通推出全新骁龙座舱至尊版平台和Snapdragon Ride至尊版平台

              2024年10月23日今日现货乙二醇最新价格多少钱一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