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猫耳FM内容生态大会在上海召开。这场大会的参会者除平台方外,还有内容创作者、合作伙伴及用户代表,几乎清一色都是35岁以下年轻人。在这里,能清晰地看到年轻人如何在声音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下寻找发力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前,各种广播电台纷纷转型做视频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有人愿意为广播剧付费?看小视频、小短剧不“香”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实际上,广播剧的创作空间更大、想象空间也更大。”配音演员、导演姜广涛说,广播剧的创作者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听众也可以有各种想象空间。
“每次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做某个剧时,我都会回复他,平台给我推荐了这个剧,我就做这个。我相信平台的推荐。”知行天地工作室创始人路知行既是配音演员,又是广播剧导演,也是老板。他说,“我们这种独立制作人需要更多机会探索多元题材”。现在,他得到了平台方对原创内容的扶持,有了稳定的受众,培养了一批具备高知背景、消费能力与审美素养的核心用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音经济是一个完整的广播剧发现、生产、投放、盈利的产业链。上游是优质的小说文本,中游是声音创作者们进行的广播剧创作,下游则是“IP双选会”。在双选会上,平台方会开放数百个已购版权的IP,邀请外部工作室共创。
徐博分享猫耳平台的广播剧实践。猫耳供图
AI大模型在今年给声音创作者们带来了更多挣钱的机会。今年猫耳接入AI大模型后,首页点击率提升6倍,剧集播放时长增长4倍,老剧流量显著回升。
bilibili猫耳事业部总经理徐博透露,未来猫耳将朝着三大方向发展:一是个人IP的孵化;二是线下场景的拓展,今年年底将举办“十刻想见你”返场活动;三是IP衍生品开发,涵盖虚拟道具、周边及高价值藏品等。
【纠错】 【责任编辑:周靖杰】-
新华全媒头条丨山东奋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 新华视点丨亮眼数据显示新质生产力释放澎湃活力
- 科游记丨在“追火箭”中感悟航天梦
- 新华全媒+丨外卖“神券”背后争的是什么?
- 财经深一度丨从险企实践看保险资金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 科学与健康丨“小”蚊虫带来“大”麻烦?牢记四点预防
- 拍案丨莫让“捕网”变“法网” 当心“鸟笼”变“囚笼”
-
这是一座“仰望星空”的小镇
-
一刀一木,刻尽山河
推荐阅读:
快手发起“e路护苗绿色成长”主题活动 大咖沙龙共话未成年人保护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