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7月9日电(记者戴威)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徐铜文教授、汪耀明特任教授和李震宇教授团队联合攻关,在氘代化学品制备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利用双极膜实现重水高效解离,发现了核量子效应导致膜层内氘离子迁移速率反超氢离子的现象,颠覆了长期以来“重水解离速率比水慢”的传统认知,并成功开发出低成本制备氘代酸碱的新技术。7月9日,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
氘代酸和氘代碱是合成氘代药物、进行氢/氘交换反应的关键原料,同时对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寿命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氘代酸碱的生产普遍存在工艺复杂、反应条件苛刻、产物纯化困难、过程能耗高等瓶颈。
此次研究以廉价的无机盐和重水为原料,在室温条件下利用双极膜解离重水,一步生成高浓度的氘代酸和氘代碱,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望为下游众多氘代化学品提供经济、优质的氘代酸碱原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基于此原理,研究团队成功将技术拓展至多种体系,实现了包括氘代硫酸、氘代盐酸、氟化氘等一系列氘代酸碱试剂的高效制备。以该双极膜重水解离技术为核心的氘代酸碱制备平台,平均生产成本仅为传统工艺的五分之一。整个生产过程无需使用强腐蚀性试剂或重金属催化剂,排放趋近于零,环境友好特性突出。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完成3吨/年氘代酸碱的中试放大,为其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纠错】 【责任编辑:艾莲】-
新华全媒头条丨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观察
- 新华全媒+丨重温八十年前抗日沙场的激越旋律
- 新华视点丨新动能观察:绿色能源·低空经济·田间“速递”
- 经济参考报丨山东菏泽:从招商之变看发展之变
- 追光丨一周后在德国开幕!今年大运会有何看点?
- 国际观察丨美国双重“压榨” 日韩如何“求生”
- 全球瞭望丨关税政策已沦为美“政治勒索工具”
-
土家小城的揽客密码
-
悬崖上的红色教育基地
推荐阅读:
《中国商业医疗险发展蓝皮书》:一半保民会为家人投保,年轻保民满意度超70%
快手发起“e路护苗绿色成长”主题活动 大咖沙龙共话未成年人保护议题
抖音直播持续强化暑期保护 未成年人打赏平均21小时内全额垫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