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财经网

研究揭示福后星族或是高铁球粒陨石“太空母体”

  新华社昆明7月1日电(记者王贤思)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系外行星/太阳系小行星研究团组的科学家近日首次测定了福后星族部分成员的密度和多孔度,并推测这一古老的小行星族,极有可能是高铁球粒陨石的“太空母体”。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天文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系统分析了44颗福后星族的小行星,通过创新性地结合反照率与相位曲线特征,排除了3颗“假冒”成员,最终锁定41颗“真正家族成员”并进行分析。

  “就像是给福后星族做了一次‘体检’,我们不仅测量了它们的大小、形状、自转状态,还首次‘称’出了部分成员的‘体重’,即密度和多孔度。”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王晓彬研究员介绍,以前人们只能识别这一家族的存在,却难以了解它们的内部结构和演化过程。

研究揭示福后星族或是高铁球粒陨石“太空母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研究发现,福后星族小行星的自转轴的倾斜角呈现规律性分布,正转小行星趋向35度,逆转小行星集中在155度附近。碰撞形成的正转碎片被向外推,进入与木星的3:1平均运动共振带,进入共振带的碎片会被弹到地球附近,成为近地小行星。

  此外,研究首次得到了5颗福后星族小行星的密度和多孔度。其中,小行星(852)的密度最大,达到3.54克/立方厘米,接近高铁球粒陨石的平均颗粒密度;小行星(290、587、1164)的多孔度超过41%,呈现出典型的“碎石堆”结构。这一“亲子鉴定”帮助研究人员推测出福后星族是高铁球粒陨石的母体来源。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高铁球粒陨石的母体来源,其轨道演化过程还解释了近地小行星的形成机制。”王晓彬说。这一“体检套餐”也将用于分析巡天空间望远镜获取的太阳系小行星多色测光和光谱数据,进一步挖掘更多小行星家族的秘密。

【纠错】 【责任编辑:吴京泽】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
      • 文旅新探丨暑期出游:在皖南革命旧址解锁“红色之旅”
      • 追光丨难忘烽火年代的那份“勃勃生机”
      • 新华全媒+丨生活在海拔4800米的夏牧场 尼美多吉的畅想
      • 记者手记丨探寻马来西亚霹雳州锡矿上的华人奋斗史
      • 经济参考报丨部分高考志愿填报机构“花式圈钱”调查
      • 综述丨6月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新看点
      • 这首《炎黄》听得人热血沸腾
      • 水上赛道:千年运河展新韵

              推荐阅读:

              初心不变,行稳致远,如新四十再开新局

              专家学者共议构筑未成年游戏防沉迷有力屏障

              快手发起“e路护苗绿色成长”主题活动 大咖沙龙共话未成年人保护议题

              人保服务|财产险三类保险的区别,你知道吗?

              腾讯游戏发布暑期限玩日历,持续落实防沉迷政策

              抖音直播持续强化暑期保护 未成年人打赏平均21小时内全额垫赔

              带动效应持续显现 新三板公司在北交所上市意愿强劲

              保险为自动驾驶系上“安全带”

              高德企业用车香港上线,率先实现内地与香港全覆盖

              聚酯开工季节性下滑 乙二醇供应压力或将再度回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