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财经网

我国科学家发现EB病毒感染细胞的“通用钥匙”

  新华社广州6月18日电(记者徐弘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科研团队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一项研究成果,发现一种蛋白质分子是EB病毒感染细胞的“通用钥匙”,有望为新型EB病毒疫苗研发提供高效靶点。

我国科学家发现EB病毒感染细胞的“通用钥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B病毒是一种常见的人类疱疹病毒,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并且是鼻咽癌的主要致病因素。EB病毒主要感染B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既往研究显示,EB病毒感染B淋巴细胞主要依靠两个关键受体作为“钥匙”开门,但对EB病毒如何感染上皮细胞的原理一直不明确。

  传统观点认为,EB病毒利用截然不同的受体感染这两类细胞。然而,这项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曾木圣、实验研究部研究员钟茜团队开展的新研究发现,—种名为“R9AP”的蛋白质分子是EB病毒能够感染这两类细胞的通用型关键受体。

我国科学家发现EB病毒感染细胞的“通用钥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它就像一把‘通用钥匙’,既能打开B淋巴细胞的门,也能打开上皮细胞的门,让EB病毒进入。”钟茜表示。

  研究团队发现,一旦通过基因沉默或敲除技术“藏起”R9AP这把钥匙,或者用衍生肽制造“假钥匙”,以及通过抗体药物加以干扰,EB病毒就很难感染上述两类细胞。相反,如果使R9AP的水平增高,就相当于“多配几把钥匙”,EB病毒感染就会更容易。

我国科学家发现EB病毒感染细胞的“通用钥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该研究还发现,R9AP存在于多种B淋巴细胞、上皮细胞和EB病毒相关的癌细胞中。R9AP既往被认为头部朝内,主要在细胞内部工作,但该研究发现它也能把“头”伸到细胞外面,直接“抓住”EB病毒,帮助其“开门”进入细胞。

  曾木圣表示,这项研究颠覆了“B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分别采用完全不同受体感染EB病毒”的传统认知,为深刻理解EB病毒感染机制,以及探索新型EB病毒高效疫苗靶点提供了科学依据。

【纠错】 【责任编辑:徐海知】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三夏”机收减损一线观察
      • 经济参考报丨“科创板八条”实施一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效?
      • 大国总师一席谈丨四十载匠心守卫电网安全
      • 新华全媒+丨探访七星砬子抗联密营遗址
      • 新华视点丨科创板加力服务优质科技企业
      • 记者手记丨让更多优秀青年科学家脱颖而出 
      • 中国故事丨风沙刮不走的足迹——彰武“逐绿”记
      • 中国电动巴士在阿斯塔纳
      • 璀璨琳琅“安冲藏刀”

              推荐阅读:

              人保服务|责任险的二三事

              人保车险|车损险保障范围如何?

              人保车险|别错过,交强险最新行业动态!

              快手发起“e路护苗绿色成长”主题活动 大咖沙龙共话未成年人保护议题

              腾讯游戏发布暑期限玩日历,持续落实防沉迷政策

              沉迷“抽卡”亟须纠偏,也应看到新兴行业的正向价值

              带动效应持续显现 新三板公司在北交所上市意愿强劲

              2024年10月23日今日现货乙二醇最新价格多少钱一吨

              聚酯开工季节性下滑 乙二醇供应压力或将再度回升

              10月23日收盘乙二醇期货持仓较上日减持1738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