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财经网

研究揭示“星链”卫星大量坠落与太阳活动加剧有关

  新华社洛杉矶6月10日电 近年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旗下的“星链”卫星不断提前坠落,引发人们对太空环境安全与卫星运行稳定性的广泛关注。美国航天局戈达德航天中心等机构研究人员近日发布一项新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太阳活动加剧对低轨卫星运行寿命的显著影响。

研究揭示“星链”卫星大量坠落与太阳活动加剧有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戈达德航天中心和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在瑞士《天文学与太空科学前沿》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从2020年到2024年,有1190颗卫星从极低地球轨道(VLEO)坠落,其中583颗是“星链”卫星。研究人员利用卫星的“两行式轨道数据(TLE)”,分析了2020年至2024年期间地磁活动对523颗“星链”卫星坠落的影响。

  研究显示,2020年至2024年间,每年坠落“星链”卫星数量呈上升趋势,这一趋势与太阳活动处于增强阶段高度相关。2020年仅有2颗坠落,2021年有78颗坠落,而2024年坠落数量多达316颗。

  太阳活动以约11年为一个周期,呈现由弱到强、再由强转弱的周期性变化。2020年至2024年,太阳活动处于第25个周期的上升和高峰阶段。太阳活动增强会引发地磁强烈扰动,使地球热层升温并膨胀,导致高层大气的密度和阻力增加。而高层大气阻力增加会使得低轨卫星轨道衰减加剧,最终更早坠入大气层烧毁;还可能增加组成部署星座的卫星之间的碰撞风险。

  “星链”等低轨卫星的设计寿命一般约5年。研究显示,地磁活动对“星链”卫星的坠落影响显著,随着地磁活动增加,“星链”卫星的坠落往往比地磁平静期更早。在强烈地磁暴期间,卫星从约280公里的高度重返大气层的下落阶段比地磁平静期缩短10至12天。

  新研究为理解太阳活动与低轨卫星运行寿命之间的相关性提供了支持。研究团队呼吁,随着低轨卫星数量不断增加,需要在太阳和地磁活动剧烈时期加强监测和相关预测,以预防在轨碰撞及卫星碎片对地球的潜在影响。

【纠错】 【责任编辑:吴京泽】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佛寺映千年,莫尔寺遗址见证丝路文化交融
      • 特稿丨“联通”赋能 中国助力非洲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 新华全媒+丨听,种粮大户的“丰收密码”
      • 约大牌丨如何重塑中国女篮辉煌?专访主教练宫鲁鸣
      • 文旅新探丨乌日贡大会:赫哲族渔猎文化的千年回响
      • 追光丨这些运动是“护眼神器”,快动起来!
      • 新华视点丨警惕手办成为淫秽物品新“马甲”
      • 两代“楚王”世纪同框
      • 请查收——这份麋鹿“档案”

              推荐阅读:

              人保车险|车损险保障范围如何?

              人保车险|别错过,交强险最新行业动态!

              抖音直播持续强化暑期保护 未成年人打赏平均21小时内全额垫赔

              助力山区儿童学会自我保护 字节跳动公益启动“益童普法小课堂”

              网络主播:从“乱花迷眼”走向“专业与责任”

              高德企业用车香港上线,率先实现内地与香港全覆盖

              聚酯开工季节性下滑 乙二醇供应压力或将再度回升

              大兴人在乌兰察布丨杨淑宏:以针灸之力 助力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

              10月23日收盘乙二醇期货持仓较上日减持1738手

              10月23日乙二醇期货持仓龙虎榜分析:多方离场情绪弱于空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