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6月11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领衔的国际古生物团队新近在约1亿年前的缅甸克钦琥珀中发现了两枚寄生在昆虫身上的线虫草化石——古蚁古线虫草和塔蝇古线虫草。这一新发现为探索真菌与昆虫的协同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此外,这项研究还将线虫草的起源时间较此前研究前推了约3000万年。
古蚁古线虫草的光学显微镜图像。(研究团队供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领导此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博介绍,线虫草是一类寄生性真菌的统称。我国的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就是线虫草家族的一员,其学名为“中华线虫草”。冬天,真菌孢子侵入一种昆虫幼虫体内,吸收营养长成菌丝体,幼虫就成了“冬虫”;夏天,菌体从虫体钻出,长出棒状的繁殖结构子实体,看起来像草,故名“夏草”。整个线虫草家族有300多种成员。它们本领高强,能寄生在蚂蚁、苍蝇、甲虫、蜘蛛等多种节肢动物身上,形成各种各样的“虫草”,堪称自然界中的“傀儡操控大师”。不过,由于真菌因缺乏硬质结构、极易腐烂,线虫草的化石证据一直很少,人们对它们的起源与演化也知之甚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塔蝇古线虫草的光学显微镜图像。(研究团队供图)
此次新发现的两枚线虫草化石——古蚁古线虫草和塔蝇古线虫草,完整保存了真菌形态结构,可直接与现生种类对比。借助显微CT等高分辨率分析方法,科研人员发现,古蚁古线虫草寄生于一类原始蚂蚁的蚁蛹,从蚂蚁的后胸侧板腺开口发育而出,其外部形态接近现生单侧生虫草复合群,内部结构则非常接近现生蜂头虫草分支。另一标本塔蝇古线虫草,则寄生于白垩纪塔蝇科昆虫,它的子实体呈棍棒状,从蝇类头颈连接处长出,形态与生长位置也接近现生蜂头虫草分支。
白垩纪时期蚂蚁、蝇类与古线虫草的古生态重建图。(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供图杨定华绘制)
科研人员还收集整理了120个现生线虫草的基因数据,并利用新的化石作为校准点,重建了线虫草内部各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修正其起源时间。“结果显示,线虫草的起源时间应为距今1.3亿年左右的白垩纪早期,较此前研究提前了约3000万年。”王博说。
相关研究成果于6月11日在线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分会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Biological Sciences)。
【纠错】 【责任编辑:吴京泽】-
新华全媒头条丨佛寺映千年,莫尔寺遗址见证丝路文化交融
- 新华鲜报丨托举1.4万特殊考生!每个梦想都值得守护
- 新华全媒+丨特写:一座中美人民共建的纪念馆
- 文化新观察丨基层作家崛起:新时代大众文艺的创作新力量
- 追光丨这些运动是“护眼神器”,快动起来!
- 新华视点丨警惕手办成为淫秽物品新“马甲”
- 专访丨让AI智能体真正“看懂”世界
-
两代“楚王”世纪同框
-
请查收——这份麋鹿“档案”
推荐阅读:
《中国商业医疗险发展蓝皮书》:一半保民会为家人投保,年轻保民满意度超70%
快手发起“e路护苗绿色成长”主题活动 大咖沙龙共话未成年人保护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