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财经网

新研究认为卒中溶栓后低强度监测同样安全

  新华社北京6月2日电(记者孙晶)脑卒中患者在溶栓治疗后通常需要接受频繁的医疗监测,这虽能保证安全但干扰患者生活,加重医护负担。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近日在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论文说,对于症状较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简化的低强度监测方案与传统标准方案同样安全有效。

新研究认为卒中溶栓后低强度监测同样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长期以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后,需要按照20世纪90年代制定的监测方案接受密集观察,24小时内需接受37次各种检查。这种高强度的监测方式虽然确保安全,但加重了医护工作负担,干扰患者睡眠。

  由中国复旦大学、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团队,分析了8个国家的492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溶栓治疗后的监测情况,其中2000多名患者为24小时内接受37次评估的标准监测组,另外2000多名患者为24小时内只接受17次评估的低强度监测组。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基本相当,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均极低,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研究人员表示,对于接受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轻度或中度的患者,低强度监测方案不劣于标准监测方案。医院可以考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低强度监测方案,有助于减轻医护负担,改善患者休息质量。

新研究认为卒中溶栓后低强度监测同样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纠错】 【责任编辑:张樵苏】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贵州文旅体融合的“破界”实践
      • 新华全媒+丨我们的夏收二十四小时
      • 新华视点丨关爱儿童健康 医校融合出新招
      • 新华每日电讯丨黄骅大港起渤海
      • 追光丨从“翻花绳”到AI操场,学校体育还能这么“玩”
      • 时光相册丨这些老照片里,有你的儿时回忆吗?
      • 国际观察丨为何日本政府平抑米价努力难见成效
      • 公益微视频丨“惹火”的蚊香 
      • 电力铁塔上的“飞行侠”

              推荐阅读:

              初心不变,行稳致远,如新四十再开新局

              专家学者共议构筑未成年游戏防沉迷有力屏障

              人保车险|车损险保障范围如何?

              快手发起“e路护苗绿色成长”主题活动 大咖沙龙共话未成年人保护议题

              腾讯游戏发布暑期限玩日历,持续落实防沉迷政策

              助力山区儿童学会自我保护 字节跳动公益启动“益童普法小课堂”

              沉迷“抽卡”亟须纠偏,也应看到新兴行业的正向价值

              带动效应持续显现 新三板公司在北交所上市意愿强劲

              保险为自动驾驶系上“安全带”

              高通推出全新骁龙座舱至尊版平台和Snapdragon Ride至尊版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