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财经网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实施天问二号“零窗口”发射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5月29日凌晨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18分钟后,将探测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此后,探测器太阳翼正常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实施天问二号“零窗口”发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社西昌5月29日电(黄一宸、崔婉莹)“点火!”5月29日1时31分,搭载着天问二号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遥一一〇运载火箭,自大凉山深处破雾穿云,分秒不差地实现了“零窗口”发射。

  尾焰的光亮掀开夜幕,隐入墨色的山峦霎时现出轮廓。天问二号的成功发射,开启了我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任务,迈出了深空探测新的一步。

  “零窗口”,意味着火箭实际发射时间和预定最优点火时间,即发射窗口上沿时间的偏差不超过1秒。据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李亮介绍,这次发射有4分钟的“窄窗口”,瞄准“零窗口”发射,既能保证天问二号精准进入预定轨道,又能为后续任务节省燃料动力。

  为了抓住“稍纵即逝”的窗口期,提升火箭发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科学统筹各系统力量,确保器箭测试、气象研判、燃料加注等环节零失误、零缺陷、零遗漏。

  “整个火箭测发流程已经过了多次优化,为‘零窗口’发射上了多道保险。”李亮举例,低温加注系统通过静态和动态测试仔细检验每台设备的性能,缩短了液氢液氧并行加注所需时长,实现了低温连接器发射前安全顺利脱落,并针对发射前可能出现的各种失效情形都制定了完善的应急预案。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建于1970年,55年间,“嫦娥”“北斗”“风云”“天问”从这里升起,向着太空攀登中国航天新高峰。

  据了解,除低温火箭“零窗口”发射外,这个中心还攻克了低温推进剂大流量加注、零秒脱落、腐蚀防护等多项关键技术,所管理的西昌和文昌两个发射场均具备执行高密度发射任务能力。

【纠错】 【责任编辑:谷玥】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经济大省挑大梁观察
      • 权威数读丨长江保护法实施四年,读懂司法保护成效
      • 新华视点丨创新驱动 开放共赢: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 新华全媒+丨腾仓备库迎夏收 河南全力保障新粮归仓
      • 追光丨他们,会成为国乒的“拦路虎”吗?
      • 国际观察丨德国战后首次大规模海外驻军传递什么信号
      • 热点问答丨欧洲为何加大对以色列施压
      • 你好,双拥城丨成都
      • “茶里茶气”的健康生活

              推荐阅读:

              专家学者共议构筑未成年游戏防沉迷有力屏障

              快手发起“e路护苗绿色成长”主题活动 大咖沙龙共话未成年人保护议题

              腾讯游戏发布暑期限玩日历,持续落实防沉迷政策

              助力山区儿童学会自我保护 字节跳动公益启动“益童普法小课堂”

              沉迷“抽卡”亟须纠偏,也应看到新兴行业的正向价值

              网络主播:从“乱花迷眼”走向“专业与责任”

              保险为自动驾驶系上“安全带”

              高德企业用车香港上线,率先实现内地与香港全覆盖

              2024年10月23日今日现货乙二醇最新价格多少钱一吨

              聚酯开工季节性下滑 乙二醇供应压力或将再度回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