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财经网

类器官研究揭示蝙蝠抗病毒免疫机制

  新华社柏林5月26日电(记者褚怡)蝙蝠是多种高致病性病毒的自然宿主,但其自身具有独特的病毒耐受性。德国亥姆霍兹传染研究中心近日说,该机构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利用类器官技术,揭示了蝙蝠抵御高致病性病毒的免疫机制。

  新发现有望为防治病毒性疾病开辟新路径,相关论文已发表在英国《自然·免疫学》杂志上。

类器官研究揭示蝙蝠抗病毒免疫机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研究团队利用埃及果蝠的细胞培育了蝙蝠呼吸道和肠道类器官。类器官是指利用相应细胞人工培育的组织结构,一些关键特性与真正的动物器官类似。

类器官研究揭示蝙蝠抗病毒免疫机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论文第一作者马克斯·克尔纳说,蝙蝠因其特殊的生态行为和低繁殖率,难以作为实验对象,“通过从黏膜组织中构建类器官,我们能够在体外稳定培养,并模拟病毒入侵的早期阶段,即病毒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进入宿主体内的过程。”

  研究人员与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合作,将马尔堡病毒引入果蝠类器官及人类呼吸道类器官中,展开比对研究。结果发现,果蝠类器官在病毒感染前即表现出显著增强的抗病毒免疫活性。

  “实验显示,与人类细胞相比,埃及果蝠的上皮细胞表现出明显更强的基础抗病毒防御能力,更强的先天免疫应答能力,特别是通过干扰素系统。”克尔纳说,干扰素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激活数百个抗病毒基因,有助于蝙蝠在感染早期就有效抑制病毒复制,而人类细胞对病毒的初始识别能力相对较弱。

  领导研究的约瑟夫·彭宁格分析说,蝙蝠可能正是依赖各种先天免疫进程的协同作用,防止病毒在机体内失控复制,从而避免感染病毒性疾病。

【纠错】 【责任编辑:邱丽芳】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书写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答卷
      • 新华全媒+丨从文博会数据看中国文化产业澎湃动能
      • 新华每日电讯丨海南临高助力自贸港建设一线见闻
      • 经济参考报丨破译冻土技术“密码” 在青藏高原开辟“天路”
      • 记者手记丨给民众带来苦难的“血矿”
      • 追光丨卫星解锁“兰马”的“速度与浪漫”
      • 专栏丨“里斯本丸”沉没了,但人性之光永不沉没
      • 专访丨微短剧如何精品化
      • 千年瓷艺的耀眼之光

              推荐阅读:

              高德发布2024年“温暖回家路”服务计划 科技驱动打造春运数字化标配

              人保车险|车损险保障范围如何?

              《中国商业医疗险发展蓝皮书》:一半保民会为家人投保,年轻保民满意度超70%

              人保车险|别错过,交强险最新行业动态!

              快手发起“e路护苗绿色成长”主题活动 大咖沙龙共话未成年人保护议题

              抖音直播持续强化暑期保护 未成年人打赏平均21小时内全额垫赔

              助力山区儿童学会自我保护 字节跳动公益启动“益童普法小课堂”

              沉迷“抽卡”亟须纠偏,也应看到新兴行业的正向价值

              网络主播:从“乱花迷眼”走向“专业与责任”

              带动效应持续显现 新三板公司在北交所上市意愿强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