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由北京通用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首届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在北京召开。作为聚焦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国际学术盛会,大会汇聚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通过深度思想碰撞构建原创性技术路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AGI学术高地。
本届大会会期两天,涵盖4场专题报告、6个专题会议,邀请来自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新加坡管理大学、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的40余位嘉宾进行学术演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建立自主的、原创的独立思想和流派,对于抢占发展先机、赢得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学院院长,北京通用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朱松纯在主题演讲中介绍了东方哲学引领下的AGI发展取得的进展,创新性提出“基于哲学思想的CUV框架理论”,认为中国应建立自主AGI技术叙事体系。
会上,《通用人工智能标准、评级、测试与架构》正式发布,书中提出在“CUV框架”的数学空间中定义通用人工智能,填补了通用人工智能评测的国际空白,为规范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度量,为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抢占国际话语权提供了科学依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权龙,腾讯首席科学家、腾讯RoboticsX实验室负责人张正友,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费德里科・罗萨诺分别围绕具身智能发展、自然智能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前沿进展作主题报告,呈现全球AGI研究的最新突破。
六大专题会议聚焦各自热点方向与前沿话题,解锁AGI未来发展的核心赛道。具身智能与机器人专题会议分享多模态感知、运动控制、仿生机器人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探索智能体如何通过物理交互实现真正的环境理解和自主决策等关键科学问题的突破路径。多智能体与社会模拟专题会议聚焦智能体之间的交互与协作、社会行为的演化仿真,以及大规模群体智能的形成机制,探讨通用人工智能时代下多智能体系统与社会模拟的最新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多模态交互学习专题会议围绕多模态表征对齐、交互式持续学习、动态场景感知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研讨,揭示多模态交互如何赋能智能系统实现更自然的场景理解与更高效的自主决策。认知与社交智能专题会议围绕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的深度融合、智能体在人类认知与社会行为方面的建模与能力提升进行讨论。AI+X专题会议重点探讨AI与法律、经济、安全、艺术等领域的融合与创新,不断拓展行业应用场景。AGI芯片与系统专题会议聚焦面向通用人工智能的芯片与系统设计,探讨大模型加速系统、AI芯片架构的研究前沿,探索交叉科学推动AI芯片与系统的原创方向。
为给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展示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的平台,本届大会同期展示了各主题会议的百余篇具有突破性的青年研究成果,并由参会嘉宾进行现场投票评选出18篇人气海报展示,展现了AGI领域新生代的科研活力。
本届大会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下召开,依托海淀区良好的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和政策、生态优势,大会构建了"国际视野-青年力量-学术价值"三位一体的高端交流平台,为探索通用人工智能的未来注入了新动能,推动国际学术界携手突破认知边界、共塑技术新范式。
【纠错】 【责任编辑:周靖杰】-
新华全媒头条丨筑牢应对风雨的强大底气
- 新华全媒+丨湖南岳阳:守护碧水迎蝶变
- 新华视点丨生态治理绘就绿色发展画卷
- 新华鲜报丨勇敢的“花木兰”!科技赋能中国乡村女性
- 香港故事丨三位香港少年警讯金星得奖者的人生选择
- 记者手记丨中文为中国和阿塞拜疆架起友谊桥
- 全球连线丨多国媒体人感受重庆高质量发展脉动
-
AI加持解锁低空经济无限潜能
-
黄土高原崛起“算力高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