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间,中国与拉美国家在农业、科技、基础设施等传统领域持续深化合作,更在绿色转型、数字经济和人文交流等新兴领域打开了新的合作空间。
一些中国本土企业通过自身实践,正在成为中拉关系深化发展的具体推手。其中,瑞幸咖啡与巴西之间的合作,提供了一个流淌在中巴经贸与文化合作的企业样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巴共赢的咖啡价值链
喝咖啡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日常,瑞幸近年来迅速崛起,随着瑞幸门店扩张至24000多家后,也让国内的咖啡饮品市场更具想象空间。
作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之一,瑞幸自2022年起就将目光投向拉美,尤其是世界咖啡产业中心之一的巴西,签署了三年内在巴西采购总量约4.5万吨咖啡豆的采购计划。巴西作为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其咖啡豆以风味饱满和高品质著称,支撑起全球三分之一的咖啡豆供应。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瑞幸全球寻豆之旅巴西站,刚采摘下来的巴西咖啡豆鲜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通过签订长期采购协议,瑞幸构建起从拉美产地到中国门店的高效供应链体系,促成这一供应链体系的并非简单的贸易关系,而是咖啡种植端到咖啡饮品端在农业、工业方面的深度交流,更是中巴两国“互利共赢”的典范。
对中国消费者而言,能以亲民价格享用到原产地精品咖啡;对巴西咖啡种植者来说,中国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收入增长空间。
瑞幸还在巴西建立了瑞幸巴西办公室、瑞幸咖啡高品质种植基地,深度参与种植源头的生产日常,提升咖啡豆品质把控能力,并挂牌成立“瑞幸巴西种植者支持中心”,推动产地种植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商业连接背后的文化共鸣
瑞幸不仅是“买豆”合作的践行者,更在文化传播层面积极构建中巴连接。
在位于苏州昆山的瑞幸巴西咖啡博物馆墙壁上,写有跨越三个世纪的巴西咖啡发展史。通过充满艺术性的现代化手段为观众展现瑞幸与巴西因“豆”结缘的故事,揭秘一杯带着巴西阳光味道的咖啡如何成为中国消费者的日常饮品。
在瑞幸咖啡门店、线上店铺的咖啡商品中,包括精品挂耳系列、拼配咖啡豆等产品都有来自巴西咖啡生豆的产地介绍。
瑞幸并未将巴西咖啡豆仅作为原料使用,而是把“文化”的维度纳入产品故事中。例如在推出“巴西产地咖啡”时,瑞幸会在社交平台和产品包装上普及产区知识、咖啡风味等内容,用“消费者看得懂的语言”呈现一个真实的巴西。
在上海外滩,还有一家瑞幸巴西咖啡主题店,这家店以拉美风情为设计灵感,成为消费者的“打卡圣地”,也让更多人感受到跨文化的生活方式碰撞。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巴西商业研讨会上,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郭谨一表示,2026年是“中巴文化年”,瑞幸将联合APEX、巴西驻华大使馆以及巴西各方,通过瑞幸20000多家门店,让3亿多瑞幸客户了解巴西、熟悉巴西,爱上巴西,成为中巴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和平台
可以看出,瑞幸希望通过咖啡这个承载文化记忆的产品,实现从“经贸合作”到“文化共鸣”的跃迁。通过咖啡所承载的丰富人文内涵,润物无声地增强中国消费者对巴西以及拉美文化的感知,进而为拉美国家在华提升“国家认知度”提供新的入口和视角。
民营企业铸就中拉合作新桥梁
如今,以瑞幸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与巴西的深度合作,正是一种从咖啡种植、产品贸易到文化互动,并持续为中拉关系注入活力的范本。
瑞幸还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橙汁采购商之一,而巴西除了咖啡豆,也是橙子的重要产区,这意味着双方仍有更多合作领域可以深耕。巴西是全球最大的橙汁出口国,供应全球市场超过7成的橙汁产品。
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郭谨一在论坛上发言
在中国-巴西商业研讨会上,郭谨一透露:“瑞幸将持续扩大在巴西的投资力度,在深耕巴西咖啡原产地建设的同时,不断扩大咖啡之外的其他巴西农产品合作,包括葡萄、椰子、橙汁及其他水果相关的产品研发和推广。”
从一杯咖啡,到一份文化记忆,瑞幸咖啡与巴西的合作展示出中国企业不仅是投资者、买家,更是桥梁、传播者与合作者。
【纠错】 【责任编辑:周靖杰】-
新华全媒头条丨长江禁渔五年观察
- 新华全媒+丨农业“上新”移轴看:光伏跨界增效益
- 新华视点丨从濒危到重生:一座千年古村的破局之路
- 全球连线丨从“60后”到“00后” 外国媒体人眼中的中国故事
- 新华每日电讯丨离村40多年后,他在新建村里“建新村”
- 全球瞭望丨马来西亚媒体:美关税政策冲击马来西亚航运业
- 国际观察丨特朗普中东行有何盘算
-
台风来袭风险高,避险要点!
-
守望长白火山 聆听地球“脉动”
推荐阅读:
中国银河证券董事长陈亮:以更大作为助力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