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猿编程少儿编程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聘任仪式在北京召开,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乔治·斯穆特正式出任猿编程少儿编程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乔治·斯穆特现任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2003年,斯穆特曾获颁爱因斯坦奖章。此后,他和约翰·马瑟因“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斯穆特是第四位加入猿编程少儿编程研究院的重要嘉宾,也是猿编程在少儿编程领域被认可的又一标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提升编程教育的科学性和创新性,猿编程在2020年成立了“少儿编程研究院”,汇聚了脑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顶尖专家。继猿编程创始人李翊担任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刘嘉担任首席科学顾问,及《最强大脑》科学评审、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魏坤琳担任认知科学顾问后,随着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教授的加入,将推动研究院的技术创新与教育研究的持续突破,并与跨领域顶尖专家共同为课程开发提供科学指导,引领猿编程在少儿编程领域迈向新高度。
在此次发布会上,猿编程创始人、少儿编程研究院院长李翊同步发布了猿编程“4C体系”。
诺奖得主的AI时代预言:编程是未来科学家的“通行密钥”
在众多猿编程小学员和家长的见证下,诺奖得主乔治·斯穆特教授正式出任猿编程少儿编程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如果你只是复制粘贴AI生成的内容,那你将成为一个很容易被AI取代的人。你必须了解AI是如何工作的,这就是编程的作用。你必须把AI当作一个工具或合作者,而自己才是创造者。”斯穆特教授在《当科学遇见AI:未来科学家的核心素养》的主题演讲中表示。
在日常生活的影响之外,斯穆特教授进一步强调:“学习编程、了解AI的工作原理,学习如何与AI合作,这对人类的未来非常重要。”
他指出,我们正步入一个更广阔的时代,科学进步不是某个科学家孤军奋战的结果,而是全球科学家群体协力共建的智慧结晶。面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复杂挑战,唯有将人工智能和编程技术的应用紧密结合,方能推动人类认知的边界,实现突破性进展。
他预言,量子计算系统的崛起将彻底改变编程规则,开启一个全新的计算时代。在这个时代,编程能力将成为人类适应数字空间、驾驭未来科技的关键。“我认为编程能力将变得至关重要,人们必须通过编程来理解人工智能的底层运行机制,而且这种重要性只会与日俱增。虽然迄今我们主要生活在物理世界,但未来将日益向数字空间迁移。我们将在数字世界中处理更多事务,因此必须掌握在其中运作的能力。”
因此,在人工智能日益普及的今天,对有志于信息科技甚至成为科学家的孩子而言,编程是他们走向未来的“通行密钥”。
猿编程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4C体系”
在活动互动环节,一位10岁的小朋友现场编写了一个抽奖程序,让斯穆特教授可以通过这个程序随机选择幸运观众。
当一行行代码在屏幕上跃动,它们不仅是计算机的指令,更是撬动未来世界的支点,每个字符都在书写着未来文明的底层规则。
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今天,编程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变。猿编程创始人、少儿编程研究院院长李翊发布“4C体系”,即“Cognition:提升底层认知能力;Complex thinking:锻炼复合思维能力;Cross-discipline:赋能学科融合;Confidence:促进自我效能”。
在“4C体系”下,他提出“Programming To Learn”的课程设计理念,即猿编程不仅仅教授孩子们学习编程,更是通过编程这一载体,让孩子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全面提升人工智能核心素养。
首先,提升底层认知能力。每个孩子都拥有与生俱来的认知潜能,包括专注力、工作记忆和抑制控制等基础能力。在4-16岁这一关键发展期,猿编程通过循序渐进的编程训练,借助“code-run-debug”(“编写-运行-调试”)的即时反馈循环机制,让孩子在调试代码时培养持续专注力,在设计算法时扩展记忆容量,在排查错误时提升控制能力,为各科学习打下坚实的认知基础。这些基础能力的提升,将让孩子在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都更加游刃有余。
其次,锻炼复合思维能力。“如果把底层认知能力比作CPU和内存,那么复合思维能力就是操作系统,良好的操作系统才能让大脑高效运转。”李翊表示。复合思维能力是决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通常包含计算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等维度。猿编程通过算法设计培养孩子的逻辑能力和结构化思维能力,在项目创作中激发创新灵感,在系统开发中训练整体规划意识。尤其是计算思维课程体系,它不只是教授编程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分解问题、模式识别、抽象思考和算法设计等核心能力。越早开始培养这些能力,孩子就越能在未来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从容应对。
此外,编程天然的跨学科属性使其成为知识融合的理想载体。李翊指出,创新突破往往产生于学科交叉之处,融合产生魅力。猿编程让孩子在实践中发现数学思维与编程逻辑的相通之处(如用编程可视化函数图像,让抽象的数学公式变得直观可感),体验语言表达与算法设计的奇妙联系(通过编写故事性游戏培养结构化写作思维),探索科学原理与代码实现的完美结合(如用编程模拟物理实验现象,让牛顿定律“活起来”)。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不仅能让孩子在真实应用中感受学科的本质魅力,更能培养孩子解决真实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追光太阳能板”“智能体感车”等项目中,传感器原理、运动学计算和程序设计自然交织,让抽象知识在具体应用中变得生动可感。
最后,促进自我效能。编程学习最独特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即时的反馈和可见的成果。在猿编程,孩子们每完成一个项目都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成就感,每一次调试成功都会带来“我能做到”的自信。这种正向循环不断强化着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这种成长型思维将成为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
在AI时代,编程教育的意义早已超越了技术层面,它更多关注培养青少年在AI时代下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诺奖得主乔治·斯穆特教授对猿编程“4C体系”高度认可,这些正是未来科学家在探索未知时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气质,乔治·斯穆特教授将与猿编程携手,推动课程体系的全面升级,助力更多青少年实现科学梦想。
【纠错】 【责任编辑:周靖杰】-
新华全媒头条丨长江禁渔五年观察
- 新华全媒+丨农业“上新”移轴看:光伏跨界增效益
- 新华视点丨从濒危到重生:一座千年古村的破局之路
- 全球连线丨从“60后”到“00后” 外国媒体人眼中的中国故事
- 新华每日电讯丨离村40多年后,他在新建村里“建新村”
- 全球瞭望丨马来西亚媒体:美关税政策冲击马来西亚航运业
- 国际观察丨特朗普中东行有何盘算
-
台风来袭风险高,避险要点!
-
守望长白火山 聆听地球“脉动”
推荐阅读:
“建设数字北京 开拓电竞未来”北京电竞创新发展大会在首钢园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