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亚洲最大的2号巨型船坞内,第二艘国产大邮轮正在建造中。受访单位供图
4月28日凌晨1点30分,位于浦东洲海路3001号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外高桥造船”)灯火通明。此时,亚洲最大的2号巨型船坞内开始缓缓注水。经过6个小时的坞内注水和吃水实时观测,中国第二艘国产大邮轮“爱达·花城号”(H1509)缓缓浮起,为2026年底完工交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起浮是大型邮轮建造的关键节点。这一过程主要是为了完成首次测定重量重心等关键工艺要素和技术指标,并进行全船残余应力释放。”外高桥造船邮轮项目部部长助理张强介绍说。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H1509船经过起浮释放全船残余应力、测定重量重心等一系列关键工艺要素和技术指标,进一步系统验证国产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达到了既定起浮目标。
从入坞总装搭载到实现首次起浮,H1509船较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用时缩短了1个月;在项目总目标工时降低20%的基础上,利用57.2%的实动工时完成了超70%的项目整体进度,对比首制船同期提升12%。而且,由于全船已经完成了更多项目的安装,整船起浮重量也增加了3654吨,其建造效率和起浮完整性相较首制船有了巨大提升。
“截至目前,H1509船公共区域、餐饮冷库区域开始封板,176间房舱完成推舱,电缆敷设达3200公里,中控系统开通、机械处所风机运行。”外高桥造船副总经理、国产大型邮轮项目总建造师周琦介绍。
外高桥造船坚持“学习、探索、总结、创新”的管理理念,对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设计建造、工艺工法、项目管理、内装工程等全过程进行了全方面的总结反思和消化,以及吸收再创新。依托形成的一系列科研成果、管理经验及工具手段,外高桥造船持续推动流程优化和技术攻坚,通过大量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工艺工法的实施,为不断提升H1509船建造效率和品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H1509船相较于首制船在船型尺度、房舱布局、系统配置和规范标准等方面有了较大提升,总吨位增加0.64万吨达到14.19万吨;总长增加17.4米达341米,公共区域和户外活动休闲区域面积也增加到了25599平方米和14272平方米。在整体建造效率大幅提升、多工种并行交叉作业显著增多的情况下,项目管控难度面临更大挑战。
外高桥造船总经理助理、邮轮项目部部长、国产大型邮轮项目建造总监陈剑威表示,有了首艘国产大邮轮的经验,H1509船的建造过程更加顺畅。“我们在运用了首制船科研成果的同时,开发了包括设计、采购、物流等8个方面的数字化管控手段。此次流程的优化大幅提高了效率。”他说。(记者 王春 代小佩)
【纠错】 【责任编辑:王萌萌】-
新华全媒头条丨长江禁渔五年观察
- 新华全媒+丨致敬白衣天使
- 新华每日电讯丨长三角“低空革命”进行时
- 经济参考报丨应用场景加速上新 “AI+文旅”擦出新火花
- 专访丨不确定性加剧背景下巴中深化合作有重要意义
- 国际观察丨默茨首访聚焦欧洲 欲推欧洲防务自主
- 列国鉴丨杰奥尔杰斯库的命运与罗马尼亚政治走向
-
纪录片丨跨越万里的光明接力
-
用热爱书写的“人象奇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