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财经网

中外科研人员揭示物质“从二维到三维”演变规律

  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孙建教授团队与外国科研人员合作,在石墨烯夹层中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原子排列结构,改写了氦等简单元素只有“最密堆积结构”的认知,阐释了物质“从二维到三维”的演变规律。

中外科研人员揭示物质“从二维到三维”演变规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4月22日在线发表了相关成果。

中外科研人员揭示物质“从二维到三维”演变规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孙建介绍,如果用大量规格相同的玻璃珠装满玻璃瓶,你会发现这些玻璃珠在每一层都呈现出蜂窝状的正六边形结构,这在数学上被称为“最密堆积结构”。

  由于这种结构的空间利用率最高,科学界一度认为,即便在白矮星那样超高温、超高压的极端环境中,氦这样的简单元素也只能形成这种结构。

  此次研究中,团队运用自主开发的人工智能驱动软件,分析了氦、氖、氩三种稀有气体以及金属铝在石墨烯夹层中的状态,发现了不同于“最密堆积结构”的新型晶体结构。“简言之,它的每一层不是正六边形,而是正四边形。”孙建说。

  读图顺序从左往右,同一层氦原子用同一种颜色表示。这组示意图描述的是,在两层石墨烯(用棕色链球表示)限制下,氦原子的结构从二维向三维演化,每一层内部呈现出从正六边形向正四边形演变的特征。(南京大学供图)

  论文通讯作者之一、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迈克尔·科斯特利茨表示,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温度升高,石墨烯夹层中的物质逐渐熔化,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常规固态和液态的新状态。“我们过去只在单层氦原子等二维系统中发现过类似特性,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将这一规律拓展到了多层体系。”

  “新结构、新状态,预示这些材料可能具有新奇的性质,有待科学界继续探究。”孙建说,此次研究揭示了物质“从二维到三维”演变过程中的物理行为与底层机制,为今后开发前沿技术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记者陈席元)

【纠错】 【责任编辑:王雪】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
      • 高端访谈丨阿塞拜疆总统:“阿中关系正在不断向前发展”
      • 新华全媒+丨从一杯咖啡里品消费新业态的发展“密码”
      • 新华视点丨体重管理年,你行动了吗?
      • 新华调查丨“国际机构”的证书花钱就能买?揭秘假证产业链
      • 港澳连线丨港澳公共假期现“春运式”北上人潮
      • 文化新观察丨“中国好手艺”:千年传承中的守正创新之路
      • 卫星“瞰”青海
      • 97岁的他,依然在讲台坚守

              推荐阅读:

              高德发布2024年“温暖回家路”服务计划 科技驱动打造春运数字化标配

              初心不变,行稳致远,如新四十再开新局

              《中国商业医疗险发展蓝皮书》:一半保民会为家人投保,年轻保民满意度超70%

              人保服务|财产险三类保险的区别,你知道吗?

              抖音直播持续强化暑期保护 未成年人打赏平均21小时内全额垫赔

              助力山区儿童学会自我保护 字节跳动公益启动“益童普法小课堂”

              高通推出全新骁龙座舱至尊版平台和Snapdragon Ride至尊版平台

              10月23日收盘乙二醇期货持仓较上日减持1738手

              10月23日乙二醇期货持仓龙虎榜分析:多方离场情绪弱于空方

              世界声博会探馆:大模型应用有哪些新成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