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记者胡璐)记者17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近日,农业农村部组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赤水市农业农村局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等单位,首次在赤水河干流通过人工改造生境条件,实现人工放流长江鲟的自然产卵和孵化出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长江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也是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旗舰物种。受多种因素影响,本世纪初长江鲟自然繁殖停止。2022年7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宣布长江鲟野外灭绝。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全面加强长江鲟保护科研攻关,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成功突破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种群恢复的方法和路径,人工保种和增殖放流等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落实长江鲟拯救行动计划,加力推进长江鲟自然种群重建工作,持续深化实施重要栖息地修复,开展赤水河支流等长江流域重要支流连通性恢复试点,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增加野外种群数量,争取早日建立可自我维持的长江鲟野外自然种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新华全媒头条丨2025之春,聆听中国经济的奋进足音
- 我在现场·光影流年丨在万隆的“黑天白夜”
- 民生直通车丨怀孕能否调岗降薪?企业不缴社保要赔偿吗?
- 新华鲜报丨探秘地月空间“天然良港”!我国构建三星星座
- 新华视点丨“小胖墩”为何越来越多?
- 新华全媒+丨豆汁儿记
- 经济参考报丨智启酒仙桥
-
北京亦庄工业科技游
-
寻宝“黑土地”——洮南冰麦
推荐阅读:
文心大模型4.0问世 李彦宏:我们即将进入一个AI原生的时代
北交所新政发布首周:新开户投资者超17万户 交投活跃度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