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日内瓦4月2日电 世界卫生组织1日发布首个关于真菌感染检测和治疗的报告,强调当前应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和诊断工具严重短缺,迫切需要创新研发来填补空白。
世卫组织发布的公报说,真菌感染正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常见真菌感染对治疗药物的耐药性正在增加,这些感染对有严重基础疾病和免疫系统受损人群的影响尤为严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世卫组织“重点真菌病原体清单”(FPPL)分为“极度重要”“高度重要”和“中等重要”三类,其中被列为“极度重要”类别的真菌感染致死率可高达88%。世卫组织说,由于诊断工具匮乏、抗真菌药物供应有限以及新疗法研发过程缓慢且复杂,应对真菌感染充满挑战。
这份报告指出,过去十年,仅有4种新的抗真菌药物获得美国、欧盟或中国的监管机构批准上市。目前,有9种抗真菌药物正处于临床研发阶段,用于对抗最具健康威胁的真菌。然而,仅有3种候选药物处于临床研发最后阶段,意味着未来十年内将很少有这类药物获批。此外,尽管有22种药物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但考虑到早期药物研发阶段的高失败率、风险和挑战,这一数量远不能满足临床潜在需求。
报告强调,目前的抗真菌治疗方案存在许多问题,包括严重副作用、频繁的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的剂型有限以及需要长期住院治疗等。与此同时,针对由重点真菌病原体引发严重感染的抗真菌药物不足,儿童适用的治疗方案尤为缺乏。
世卫组织建议投资全球监测系统,扩大药物研发的财政激励措施,资助基础研究以识别新的药物靶点,并探索通过增强患者免疫反应来提高治疗效果的方法。
【纠错】 【责任编辑:张樵苏】-
新华全媒头条丨写在东深供水工程对港供水六十周年
- 新华全媒+丨多点开花 打造消费新增长极
- 特写丨当“世界的中关村”遇见“未来之城”
- 新华调查丨轻松月入十万元?揭秘“养老规划师”招聘乱象
- 追光丨15岁超世界纪录,这个中国少年不简单
- 全球连线丨东帝汶留学生感受“舌尖上的河西走廊”
- 记者手记丨欧洲:从“疑美”到“反美”
-
在雄安乐享退休生活
-
给“星星的孩子”画星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