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记者温竞华、刘祯)嫦娥六号返回样品揭示月背28亿年前火山活动、实现大规模光计算芯片的智能推理与训练、阐明单胺类神经递质转运机制及相关精神疾病药物调控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7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本次发布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数理天文信息、化学材料能源、地球环境和生命医学等科学领域。入选成果还包括:“实现原子级特征尺度与可重构光频相控阵的纳米激光器”“发现自旋超固态巨磁卡效应与极低温制冷新机制”“异体CAR-T细胞疗法治疗自身免疫病”“额外X染色体多维度影响男性生殖细胞发育”“凝聚态物质中引力子模的实验发现”“高能量转化效率锕系辐射光伏微核电池的创制”“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影响宿主星系形成演化的重要证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窦贤康介绍,“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自2005年启动以来已举办20届,旨在宣传我国基础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研热情,促进公众了解、关心和支持基础研究。
本次活动由近140位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学者从700多项基础研究成果中遴选出31项成果,邀请包括440余位两院院士在内的2700余位专家学者对这31项成果进行实名投票,评选出10项重大科学研究成果,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审议,最终确定入选名单。
【纠错】 【责任编辑:吴京泽】-
新华全媒头条丨文化活力迸发奏响“春之声”
- 新华全媒+丨2025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观察
- 财经聚焦丨“情绪经济”打开消费新空间
- 经济参考报丨长白山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一周年侧写
- 新华每日电讯丨江西万亿电子信息产业异军突起的故事
- 记者手记丨文化共鸣,有时只需一个契机
- 全球连线丨探访沪首家外商独资医院 感受医疗开放新举措
-
轨道交通为何登山城“必吃榜”
-
那些美到极致的中国锦绣
推荐阅读:
大兴人在乌兰察布丨杨淑宏:以针灸之力 助力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