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财经网

如何实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跨越?——2025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观察

  新华社南京3月26日电 题:如何实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跨越?——2025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观察

如何实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跨越?——2025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观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社记者沈汝发

  机器人制作咖啡、弹钢琴;机器人焊接、防爆、巡检……在26日于南京举行的2025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上,不同类型、功能的“南京机器人家族”集体亮相。

  近年来,南京市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实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跨越。

  产业创新蓬勃发展 千亿项目投资签约

  “南京是巴斯夫在中国和全球一体化网络的重要一环,由巴斯夫与中石化合资建设的扬巴公司是中德强强联合的成功典范。”巴斯夫大中华区总裁楼剑锋说,2024年大中华区启动了包括扬巴三期在内的新一轮扩建,全面引入绿色低碳理念和技术,带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这是南京产业创新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南京已拥有4个国际先进制造业集群,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均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3月26日,参会嘉宾在会场外展示区参观体验高科技产品。(张梦摄)

  大会期间,南京签下了102个重大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达1300多亿元,涉及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等两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等六大新兴产业等。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局长刘民强说,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新兴领域,南京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在此落户,形成了龙头牵引、创新要素集聚的良好产业生态。

  勾勒成果转化“路线图” 让“科研繁花”结出“产业硕果”

  南京科教资源丰富,拥有53所高校、61所科研院所、96名两院院士,在校大学生超100万人。

  近年来,在基础创新方面,南京持续加大投入。2024年全市R&D投入强度达3.7%;科技创新厚积薄发,紫金山实验室重大原创成果持续涌现,中科院工业人工智能研究院、全国高校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等重大平台落地,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获批34家。

3月26日,参会嘉宾在会场外展示区参观体验高科技产品。(张梦摄)

  如何实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跨越?这是近年来南京一直致力破解的难题。记者采访了解到,为全力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首选地,南京已初步勾勒出一张成果转化的路线图。

  聚焦生物医药、信息通信两个重点方向,南京正在建设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搭建全国高校开放共享的一站式公共转化平台,让更多的“科研繁花”在南京结出“产业硕果”。

  同时,构建全链条转移转化的平台体系。建设10家概念验证中心,20家中试平台,30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40家高水平平台型新型研发机构,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高速路”。

  另外,南京市还加强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技术经理人队伍。“一边在实验室里‘挖宝’,一边到企业‘挖需’,这些‘科技红娘’牵线搭桥,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也为前来投资的企业解了燃眉之急、后顾之忧。”南京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南京的技术经理人已有2200多人。

  打通科技转化“堵点” 完善产业科技创新生态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南京吸引优质企业落户的关键。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齐向东说,秦淮区政府为满足奇安信承担重大项目的要求,把政府的办公楼腾出来作为企业的研发中心,“让我们非常感动。”如今,奇安信在投资规模和营收规模上都位居全省前列。

3月26日,2025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现场。(张梦摄)

  完善全周期为企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覆盖35个利企便民事项……据工信部发布的评估报告,南京位列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前列。

  记者采访了解到,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10余个重点领域,南京专项制定了产业支持政策,一业一策,对重点产业发展给予精准支持。大会期间,南京市又成立人工智能(软件)、机器人、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通信4个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以集中全市优势力量攻坚突破重点领域。

  作为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南京市组建了总规模超2000亿元的4+N产业基金,以五大AIC合作设立300亿元股权投资基金,为产业科技创新插上更加给力的金融翅膀。

  为打造全域场景创新之城,南京正在推进全要素精准供给。建立部门+中心+公司的应用场景推进体系,每年发布应用场景1000个;强化新型要素供给,智能算力在2024年底已经达1.3万P,获批低空航线163条,绿电交易量超25亿千瓦时。

【纠错】 【责任编辑:谷玥】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文化活力迸发奏响“春之声”
      • 新华全媒+丨一场马拉松“跑”出的消费账单
      • 新华视点丨AI热潮中,哪类人才最紧缺?
      • 文旅新探|轨道交通为何登上山城“必吃榜”?
      • 国际观察丨美与俄乌“穿梭会谈”难言解决问题
      • 中东战地手记丨加沙的苦难,周而复始
      • 记者手记丨在博鳌亚洲论坛感受绿色生活未来
      • 这里“减碳”体验不一般!
      • 那些美到极致的中国锦绣

              推荐阅读:

              上海:“车芯联动 ”探索芯片发展新模式

              人保车险|被老司机们忽视的车辆损失险

              人保车险|车损险保障范围如何?

              《中国商业医疗险发展蓝皮书》:一半保民会为家人投保,年轻保民满意度超70%

              腾讯游戏发布暑期限玩日历,持续落实防沉迷政策

              助力山区儿童学会自我保护 字节跳动公益启动“益童普法小课堂”

              高德企业用车香港上线,率先实现内地与香港全覆盖

              2024年10月23日今日现货乙二醇最新价格多少钱一吨

              聚酯开工季节性下滑 乙二醇供应压力或将再度回升

              西门子能源将携前沿低碳技术参展第七届进博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