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东京1月2日电(记者钱铮)日本东京大学等高校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英国《通讯-生物学》杂志上发表成果说,他们发现了雌鼠随着年龄增长生育能力下降的生理机制。这有望帮助有针对性地研发治疗不孕方法。
东京大学日前发布的新闻公报说,研究团队使用10至12周龄小鼠和34至38周龄小鼠,比较两组小鼠的卵子,以分析随年龄增长产生的卵子形态变化引起受精能力下降的生理机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研究团队发现,小鼠年龄增长导致的卵子和卵丘细胞(主要起着支持卵母细胞发育的作用)相互作用的减弱,以及卵子透明带结构的变化是第二组雌鼠生育能力降低的原因。在第二组雌鼠卵子中,卵子透明带表面结构会变得平滑,这种变化会影响精子与其结合,进而导致受精率的下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研究团队向体外受精的培养基添加还原型谷胱甘肽,并观察到这可以使衰老小鼠卵子的受精率得到改善。
公报说,本项研究为弄清衰老引起的小鼠卵子受精率下降提供了新视角,有望帮助有针对性地研发治疗不孕方法。
【纠错】 【责任编辑:焦鹏】-
新华全媒头条丨弄潮搏浪正当时——探寻县域经济的活力与韧性
- 新华视点丨迎新年 共赴多彩国潮之约
- 新华全媒+丨天津发展循环经济一线观察
- 文化新观察·年度文化亮点丨最是书香能致远
- 秀我中国丨鲁沙尔高跷:步步生传奇 悠悠诉古今
- 星空有约丨三星在南,又是一年
- 追光丨这场元旦长跑 跨越半个多世纪
-
看!世界各地缤纷跨年秀
-
童言童语话愿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