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财经网

科学新证:多思考能延缓大脑衰老进程

  新华社杭州12月21日电(记者朱涵)浙江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思考”引发的神经活动下,大脑中的物质和能量之间存在一种可以有效协调转化的“联动机制”,抑制这一机制会导致能量短缺、认知受损等与大脑衰老相关的神经病理性改变,持续增强这一机制则能够改善认知功能,延缓大脑衰老进程。20日,这项研究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在线发表。

科学新证:多思考能延缓大脑衰老进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是大脑这个“信息处理系统”的“信息传递网”,构建起复杂的神经网络。其中,有传递信息的“关键枢纽”——突触,以及生命体专属“供电站”——线粒体。

科学新证:多思考能延缓大脑衰老进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论文通讯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马欢说,课题组通过建立小鼠模型,发现在学习记忆或者人工诱导的神经活动下,神经元突触附近的线粒体基因转录显著增加,促进大脑的能量供给。这意味着,在“思考”引发的神经活动下,物质和能量之间存在一种可以有效协调转化的偶联机制。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设计了多种新型的靶向分子工具,对“神经活动—线粒体偶联机制”进行精准改造和增强。实验发现,抑制这一机制会导致其学习记忆失能,而如果在2个月的时间内持续增强这一机制,能够增强学习记忆过程中线粒体基因表达水平,提升大脑的生物能量,并在个体水平上显著改善小鼠大脑的认知功能。

  马欢表示,整个研究经历了7年的反复探索和试验,目前相关临床转化研究和药物开发正在进行中。

  此外,研究团队还在这一研究中,揭示了哺乳类动物大脑高效处理“海量信息”的机制。哺乳类动物大脑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按需供能”策略,即在每个突触附近布置可被神经活动调控的线粒体。信息处理过程中,线粒体通过突触活动驱动其基因转录和蛋白合成,以实现神经元在信息交互的突触附近“局部”能量供给调控。

  “这一机制的发现,有望为人工智能在增强信息处理能力的同时减少能耗提供全新启示。”马欢说。

【纠错】 【责任编辑:王頔】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看2025年“三农”工作着力点
      • 新华全媒+丨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发布 想好去哪儿玩了吗
      • 文化新观察丨“爆款文创”助推“文博热”
      • 文脉·冬至|冬风吹入江南画,缤纷彩叶有诗情
      • 洋洋大观丨西双版纳·活力之城
      • 远古发现丨这条曲线对寻找“外星人”有帮助
      • 新华调查丨低劣骗局缘何“大行其道”?
      • 新华视点丨古艺新生
      • 后奥运冰雪热(上集)

              推荐阅读:

              《中国商业医疗险发展蓝皮书》:一半保民会为家人投保,年轻保民满意度超70%

              腾讯游戏发布暑期限玩日历,持续落实防沉迷政策

              抖音直播持续强化暑期保护 未成年人打赏平均21小时内全额垫赔

              沉迷“抽卡”亟须纠偏,也应看到新兴行业的正向价值

              保险为自动驾驶系上“安全带”

              聚酯开工季节性下滑 乙二醇供应压力或将再度回升

              大兴人在乌兰察布丨杨淑宏:以针灸之力 助力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

              10月23日收盘乙二醇期货持仓较上日减持1738手

              西门子能源将携前沿低碳技术参展第七届进博会

              世界声博会探馆:大模型应用有哪些新成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