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财经网

我国科研人员揭示突破锂氧气电池容量瓶颈的关键因素

  新华社合肥11月27日电(记者戴威)记者2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特任教授谈鹏团队发现,通过改变锂离子浓度,调控传输与成核动力学之间的匹配程度,可以显著提升锂氧气电池的放电容量。该研究为实现高能量密度锂空气电池提供了理论指导。

我国科研人员揭示突破锂氧气电池容量瓶颈的关键因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锂氧气电池因其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未来能源存储的革命性技术。近年来,研究人员在锂氧气电池的高倍率性能和稳定性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但实际容量远没有达到理论值,主要原因在于多孔正极内空间利用率不足。其中,相变、传质及法拉第反应的复杂耦合以及对电极内部精确表征的技术限制,为揭示正极过程、突破容量瓶颈带来挑战。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建立放电产物过氧化锂微观行为和电化学性能的联系。在此次研究工作中,为了排除溶剂、催化剂等因素对过氧化锂行为的影响,研究人员通过改变锂离子浓度调节初始动力学状态。

  实验结果表明,锂离子浓度影响下的电化学性能变化趋势并不符合离子电导率趋势,且过氧化锂行为也不能完全被先前的成核理论解释。

  通过可视化电极和跨尺度数学模型,研究团队进一步探究了过氧化锂分布特性。在0.5摩尔每升电解液中,过氧化锂颗粒呈现逆氧气梯度分布,标志着成核与传输动力学达到最佳平衡,从而实现最大放电容量。

  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突破锂氧气电池容量瓶颈的关键在于维持电极深处的物质传输,而非仅取决于加速氧气传输。

  研究人员介绍,此次研究深化了对电极设计准则的理解,并为其他固体产物体系的金属-气体电池提供了参考路径。

  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纠错】 【责任编辑:焦鹏】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链”上话合作 携手创未来
      • 新华鲜报丨突破1000颗!“中国天眼”脉冲星探测“成绩单”
      • 新华全媒+丨西北山乡小豆皮“勇闯”国际大市场
      • 经济参考报丨数字金融持续为千行百业“添翼赋能”
      • 新华每日电讯丨重庆江北嘴:千年“水码头”变身金融高地
      • 追光丨曾经的体操冠军,如今的跑酷世锦赛冠军!
      • 新闻调查丨日本如何对待秸秆焚烧
      • 她为世界留下诗词的种子
      • 丽香铁路:美丽天路 发展坦途

              推荐阅读:

              人保车险|车损险保障范围如何?

              《中国商业医疗险发展蓝皮书》:一半保民会为家人投保,年轻保民满意度超70%

              人保服务|财产险三类保险的区别,你知道吗?

              助力山区儿童学会自我保护 字节跳动公益启动“益童普法小课堂”

              沉迷“抽卡”亟须纠偏,也应看到新兴行业的正向价值

              网络主播:从“乱花迷眼”走向“专业与责任”

              带动效应持续显现 新三板公司在北交所上市意愿强劲

              保险为自动驾驶系上“安全带”

              高德企业用车香港上线,率先实现内地与香港全覆盖

              大兴人在乌兰察布丨杨淑宏:以针灸之力 助力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

              相关推荐